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中央军委法制局局长换帅 丁向荣升一把手

党刊:中央治国理政“五位一体”布局更清晰(3)

  政治建设:扭住“规范权力运行”主线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政治改革的力度、政治生态的好转、干部面貌的振奋有目共睹。诸多改革举措中,无论是以简政放权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还是铁腕反腐、强化党的制度建设,又或是建设“法治中国”,用法治来规范和推动中国的未来发展,无不围绕着“规范权力运行”这一主线。

  改革行政体制,练好政府治理内功,是政治建设的第一个切入点。2013年2月召开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出台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也于当年8月开始。新一轮以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迅速铺开。

  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说明时谈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

  2014年5月26日,在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他再次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促进共同富裕。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

  十八大以来,行政体制改革进展明显。从中央到地方,简政放权含金量不断提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高小平说,简政放权主要通过体制、机制和法治三个方面推进。体制方面,国务院机构改革使大部门体制更上层楼,省级以下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机制方面,在下放权力的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到“放活不放任”。法治方面,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推进行政权力法制化、规则化、程序化。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目的在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目前的改革成效是好的,一方面推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行政治理体系的变革,使政府在维护经济主体的合法利益、改进和转变工作作风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另一方面有效激活了市场和社会的内生动力。”高小平说,改革也进一步提高了政府效能,一些以往千呼万唤出不来的“利好”政策陆续出台,各地落实环节绩效较好。

  建设法治中国,提升国家治理的法治力量,是政治建设的又一个切入点。2013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奋斗目标。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阐述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若干关节点。在立法方面,习近平提出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执法方面,他强调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行政机关带头严格执法;司法公正方面,习近平强调“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民守法方面,他指出“全社会要信仰法律”,“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受访专家表示,法治中国明确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要按照怎样的规则运行。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各项重大任务,则是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大布局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增强国家治理的法治力量,用法治来规范和推动中国的未来发展。

  强化党的制度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纯洁党员队伍、增强党的战斗力,是政治建设的第三大切入点。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领先机,取决于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这也成为了当前政治建设的突破口。”张希贤说。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开展一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彼时,谁也无法预估这场教育实践活动会取得如此强大的成效。从2013年6月教育实践活动正式开始,直至2014年10月收官,全党经受了一次焕发生命力的大洗礼。

  对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有着非常清醒的认知。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

  2013年6月18日,他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讲到,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我们要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此后,“为民务实清廉”,“补足精神之钙”,“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反四风”,“八项规定”,“开好民主生活会”,“批评和自我批评要有‘辣味’”,“红红脸、出出汗”,“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发扬钉钉子精神”,“回头看”,“作风问题要抓常、抓细、抓长”,“三严三实”,“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随着这些“热词”不断在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引发强烈共鸣,教育实践的声势和实际效果日渐显现。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开展历时一年多的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即在于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张希贤表示。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是教育重点。而在党建的另一领域,各级领导干部也是重点——反腐。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之初发出的反腐宣言至今言犹在耳。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表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我们所说的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决不是一句空话。”“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此后,刮骨疗伤般反腐风暴强力推进。一系列大案要案的曝光,使党的纪律真正成为了带电的“高压线”。

  “狠抓反腐,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严峻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作出的重大举措。不反,就要亡党亡国”,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教授表示。“两年以来的铁腕反腐‘成绩单’,开启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常态,体现出中央对于纯洁党的队伍、提升党的战斗力的坚定决心。由此带来的党员领导干部精神面貌和政治生态方面的变化,将对中国未来各领域发展影响深远”,张希贤说。

  强调“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用制度保障改革顺利推进,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2013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在此思路之下,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更加注重建章立制。比如中央连续出台《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为作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后,中办、国办等部门提出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1+20”制度建设框架,涵盖预算管理、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临时出国、会议活动、办公用房、领导干部待遇、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以及审计、纪律监督等各方面,赢得各界赞许。

  干部管理方面的制度亦高频率出台。规范“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修订并印发《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发布管理办法清理5类重点岗位上的“裸官”,制定《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把党员入口关……从严治党、依法治吏的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2014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党的建设制度体系。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志强说,重视党建的制度建设,就是要进一步保障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为党的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提供重要的制度基础,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