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治理:于成龙墓地修复背后——于墓沉浮三百载保护开发利中求
时代周报记者张蕊发自山西方山县
位于山西西部的横泉村因为两位高官跨越时空出现在同一则新闻里而为外界所关注。
前者是履新山西省委书记不久的王儒林,后者是清代官至两江总督的于成龙。
他们的关联点,除了表象的横泉村,还因为整顿吏治。
王儒林治下的山西因多名官员涉贪腐被查而亟需整顿吏治,而于成龙则被康熙帝赞为“天下廉吏第一”,他的为官哲学于今仍有裨益。
也正因如此,作为于成龙的故乡与安息地,隶属于吕梁的横泉村围绕“廉洁”二字的所有作为或不作为,其深意已超出了它所辖制的范围。
“我们不能让‘天下廉吏第一’的墓地总是处于被严重破坏和一片荒芜的状态中,这件事我们不做,我们将愧对‘天下廉吏第一’故里的荣称,将愧对吏者之师于公的在天之灵。”王儒林的这番话,听着有意者,自然不仅仅是横泉村的人。
话里深意,既映射了横泉、吕梁乃至山西过往的政商生态,也透露了王儒林为政的主基调。
吕梁的政治新常态
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段。 2013年,方山县辖4镇7乡,面积1434.1平方千米,人口11.7万。方山县城并不大,整个县城仅有一家公立宾馆,其余都是民居改建而成的小旅馆。
2013年,方山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2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9.4亿元(同年,仅北京通州区的财政收入就达到了52.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5910元、3340元。作为革命老区,整个吕梁是亦是全国贫困区。
尽管如此,山西的腐败案件多与吕梁有关。在新上任的省委书记王儒林看来,“吕梁的严重腐败问题对山西、对吕梁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在现代山西官场,一直流行一句话:“在吕梁,要和钱战斗。”这片方圆21143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经历了中国煤炭市场的大起大落。
在原山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聂春玉被宣布接受调查的次日,吕梁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一位与会者曾告诉媒体,市委书记高卫东在会上讲到:这一次中纪委到吕梁,要查买官卖官。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代廉吏于成龙的故乡。
正因为如此,王儒林此次调研吕梁,正是想研究如何在吕梁、在山西落实习总书记的一项重要指示。
2013年,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将反腐与倡廉结合,成为了当初王儒林视察吕梁的一个重要任务,使吕梁党员干部适应政治“新常态”,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用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
9月17日,王儒林前往横泉村于成龙墓地调研时了解到,于成龙的墓地曾两次被损毁。王儒林当即要求,要尽快修复于成龙墓地和故居。他强调:“我看,吕梁如果早几年重视这项工作,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领导干部被押进监狱,身陷囹圄!”
康熙十九年(1680),于成龙任两江总督,他告诫官员勿搜刮民膏以馈送上官,并且发布了《严禁馈送檄》。他还在大堂上张贴对联:“累万盈千尽是朝庭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带索;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膏脂,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据横泉村村委会主任白小平向时代周报记者回忆,王儒林调研时,于成龙的墓地上面还种满了庄稼,大家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王儒林离开后第二天早上8点,方山县县长田宝平和峪口镇的领导就赶到了横泉村。田宝平去横泉村的目的就是要求村里尽快修复于成龙的墓地。“县里的意思是,先简单地修复下,不要让去参观的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白小平说。当天上午10点左右,村里召集的普通百姓,就开始动工。
按照原来的规划,通往墓地的路,设计的是八米宽,“铺一条青砖路,两边种些树,施工后发现这个宽度不够,就扩展到了15米,两边各种了四排树。
“至于于成龙的墓地的具体位置,谁也说不准。”白小平说,为此,村里找到早年参与挖过于成龙墓的老人,在庄家地里指了一个大概的位置,村施工队就开工了。
“几天后,挖掘机将被埋在土里半米多高的瓷碗挖出来了,这些碗一摞一摞很有序地倒扣在一起,碗里面盛满了白灰和松香,最底层的那摞碗下面,压着一个塑料袋子,里面是头骨、肋骨、上下肢等骨头。”
听说挖出了骸骨,一些参与过当年挖墓的村里老人都赶到现场,确认这些骨头是于成龙骸骨。挖掘人员当时就通知了方山县文物局,但因为县文物局的考古技术欠缺无法鉴定,于是大家只得先将这些骸骨原封不动地埋起来,等山西省文物部门统一鉴定后,再做如何保护的决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