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毕业典礼上,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陈宇(化名)有些心潮澎湃。4年前,他根本没有想到,有幸入读清华后,自己还有机会被保送读研究生。
为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从2012年起,我国启动实施了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增加贫困地区学子进入本科一批招生学校机会。来自甘肃偏远农村的陈宇,就是该计划的首批受益者。
该计划实施以来,每年的招生计划数不断增加,受惠学生由1万人扩大到3万人,2014年起增加至5万人,2016年再增1万,招生规模达6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许多贫困地区首次有了国家重点高校的大学生。
专项计划给寒门学子带来福音
北京理工大学2012级学生范俊彪,来自人口大省河南。高考时,范俊彪状态不好,估计能考630多分,只考了614分,而当年北京理工大学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是620分。如果没有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我可能很难上一所好学校。范俊彪说。
对寒门学子而言,农村定向招生计划确实是难得的福利。2012年以来,根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等部门,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进行系统制度设计,陆续实施国家、地方、高校3个专项计划。
国家专项计划是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中央部门高校和各省(区、市)在本科一批招生的省属高校,实施区域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安排的招生计划数不断增加。
地方专项计划是各省(区、市)组织实施的面向本省农村学生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招生学校为各省(区、市)所属重点高校,安排招生计划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
高校专项计划是部分高校组织实施的单独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招生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安排招生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清华大学从2011年开始实施自强计划,面向贫困、农村、边远地区招收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该计划实施3年录取的115名考生来自105所中学,近60名学生是其所在县5年来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一人,近30名学生是其所在中学有史以来考入清华大学的第一人。
促进纵向流动效应初步显现
在云南,以往考取清华、北大等名校的考生多数集中于教育相对发达的市州。自2012年专项计划实施以来,全省40%的考生因这项计划受益,88个贫困县的考生增加了15%就读重点大学机会,部分边疆县实现了北大、清华录取人数零的突破。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朱华山表示,这对当地发展教育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受教育部委托,中国科学院作为第三方评估单位,于2015年5月至7月组织开展专项政策中期评估工作。评估组成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主任赵兰香介绍说,通过调研走访,评估组认为,这项政策适合我国国情,得到有效实施并达到了阶段性预定目标。
评估组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2014年,通过实施专项计划,重点高校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人数从1万上升到6.9万;211985高校新生中,2014年每万名学生中农村学生人数比2013年分别增加200人、220人。
专项计划使重点高校招收农村贫困地区学生人数显著增加,促进农村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效应已初步显现。赵兰香表示,专项政策在缓解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高校难题的同时,向全社会释放了政府着力推进教育公平的积极信号。
评估组调查发现,专项计划得到高校、地方、学生等社会各方的高度肯定,80%的高校、100%的地方机构、90%的学生对专项政策的实施表示满意。
选育衔接,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国家专项计划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学校采取计划生源单独编班,从第二年开始我们进行调整,实行插班培养。同时,对经济、心理上需要帮助的学生,通过学生社团进行特色扶助。南京农业大学招办副主任倪丹梅说。
近年来,专项生成倍增加,高校开始作出积极调整,探索多元化、个性化教学管理机制。
清华大学高度重视自强计划学生选育衔接,在选拔时为他们提供经济资助,入校后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并提供多种全方位提高他们能力的机会。
北大招办负责人介绍说,通过筑梦计划入选的考生,将按照博雅计划培养方案进行培养。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了经济资助外,还将提供燕园领航、燕园携手、文明接力等个性化成长方案。
为了加快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衔接,推动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开展,提升当地人才造血机能,北大在全面落实筑梦计划的同时,还将开展对实施区域的中学师资培训项目,让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落地生根。
贫困地区的学生并不是不聪明,他们只是缺少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而已。贵州省瓮安县教育局局长谢静说,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