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于伟国当选福建省省长 系闽32年来就职年龄最大

于伟国当选福建省省长 系闽32年来就职年龄最大

\

  于伟国(资料图)

  新华网福州1月15日 电(刘丰) 今日上午,福建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补选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经选举,于伟国当选为新一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长。

  福建32年来就职年龄最大的省长

  官方简历显示,于伟国是山东文登人,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曾担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级干部、正厅级巡视员等职。

  1995年,于伟国离开中央机关,空降厦门挂职市长助理一职。此后,于伟国便一直在福建工作,先后任厦门市副市长,厦门市委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厦门市委副书记,福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并于2006年11月升任福建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2009年6月,于伟国回到了厦门,担任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2013年,在主政厦门四年之后,于伟国再次告别这座海滨城市,接替上调中央的陈文清担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一职。

  去年11月底,在苏树林落马近两个月后,福建省省长一职确定由在福建工作了20年的省委副书记于伟国代理。这一年,于伟国刚好60岁(1955.10)。

  经历九年共三个副省级岗位的历练后,于伟国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第11任省长。除了1979年底以62岁就任的马兴元(1983年卸任),此后九任福建省长的就职年龄都不超过60岁。因此,于伟国是福建32年来就职年龄最大的省长。

  名校生的从政经历

  从于伟国的简历中不难发现,他出身名校,一毕业即进入中央级研究机构,空降地方之初先从党务工作起步,后转行抓经济工作和社会管理,并主政经济大市,接着又在接近退休年龄由省委副书记再进一步。

  事实上,于伟国的成长过程,与中央培养高级干部的一贯思路分不开。改革开放后,干部空降开始规范化和常态化。1990年,中央颁布了《关于实行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2006年又颁布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干部交流走向制度化。干部交流包括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交流。2009年出台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中,也明确了对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的基层经验要求,此后,拥有扎实的基层工作经验被视作干部提拔的必备因素。

  与他有着相同经历的还包括江苏省代省长石泰峰。

  于、石两人显然是干部交流制度的受益者。在大学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属于典型的家门、校门、机关门三门干部,加之长期从事理论工作,他们接触基层的机会并不多。如果继续留在中央单位,发展必然受限。交流到地方后,他们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改革开放实践当中,个人能力更加全面、从政履历更加完整,为进一步发展积攒了后劲。尤其是临近60岁时再度进步,充分体现了中央对高级领导干部培养使用的稳健。

  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方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后,两人为政更接地气。于伟国在厦门参加植树活动时,要求多种植本市市花三角梅,他说:不去人为地种植名贵的树种,这样会花很多老百姓的钱,性价比还是不合算的,绿化也要节约,让有限的钱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他还说,退休后打算申请做绿化义工,专门搞绿化,倡导市民把城市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接力下去。

  对于沉下去,于伟国曾说,现在有一些应付式的干部,对情况不明不白、看问题不深不透、做事情不痛不痒,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你应付工作、应付组织、应付群众,那么组织上就只好先对不起你。作为沉下去的典型干部,这样的工作作风成为了于伟国的从政准则。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石泰峰、于伟国曾主政过的苏州、厦门两市,均是高级领导干部的盛产之地。于伟国的前任何立峰,现为正部级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于伟国的搭档刘赐贵,现任海南省长。这两地经济发达,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中央将两人派到这样的地方主政,也是对他们的精心培养。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