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 >> 时永明:岸田访华 未解安倍信用危机

时永明:岸田访华 未解安倍信用危机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于近日访华,这是日本外相相隔4年之后的首次访华。但是从岸田的访问中我们并没有看到中日关系改善的明确信号,反而更加体会到中日关系前景的艰难和扑朔迷离。因为中日关系目前的困境是安倍政府战略选择的结果,但安倍并没有要改变其执政战略方针的任何迹象。而根据安倍既定的对华战略方针,这次寻求日中关系改善的行动,仍然可能是为实现其内政外交战略目标的一次技术性操作。中日关系要出现真正的改善,日本政府必须从根本上调整其对外战略。

  中日矛盾根源在于日强权战略

  通常人们认为中日之间的矛盾是地缘结构导致的。但这种说法容易给人误导,好像是由于客观因素,中日之间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其实这种说法是基于西方传统的权力理论,认为日本在近代史上一直称霸东亚,如今中国崛起,国强必霸,必然出现两国争夺地区主导权的局面,这就构成了两国的结构性矛盾。事实上,这种所谓结构性矛盾,来源于主观战略选择,而不是客观决定的必然结果。

  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确实选择了一种对抗性的姿态。其原因在于:一是作为东亚的西方国家,日本在国际关系上一向崇尚强权政治;二是在日本右翼保守势力主导下,日本要重塑帝国精神,追求大国地位。

  但是,日本这种战略选择是基于对历史、现实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错误认识。它并不符合日本的长远利益和东亚地区的发展趋势。首先,中日之间不存在战略竞争的地缘结构。这是因为中国不是个谋求霸权的国家,即便按照西方的权力理论,中国的竞争对手也不会是日本。其次,中日的发展依托于亚洲的共同发展,因此中日需要在地区层面加强合作。第三,中日间经济上存在极大的互补空间,协作能有效地发挥双方的潜能,形成1+1大于2的格局。第四,将中日关系建立在合作基础上,东海南海就不会成为中日间的战略障碍,否则就会成为矛盾焦点,甚至冲突的爆发点。

  基于中日关系的这种现状,要真正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需要日本作出战略调整。但遗憾的是,此次岸田访华并未在这方面发出任何明确的信号。相反,前不久,日本不顾中方的强烈反对,祭起昔日八国联军的精神,推动西方七国集团外长会议针对中国发表了海洋问题宣言。此后,日本立即在无权主张二百海里专属经济区的冲之鸟礁的公海区域非法查扣台湾渔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强权下的法的秩序。

  王毅外长四点要求考验日诚意

  在以中国为对手的国家战略架构下,安倍对华外交的基本战略就是通过所谓俯瞰地球仪外交,在全球范围内对华进行政治和经济围堵。而其每一次双边接触都是这种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一方面,他要欺骗国内和国际舆论,造成他依然愿意改善日中关系的假象,以达到赢得国内选举或国际多边外交主动权的目的。另一方面,他围堵外交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获得正面外交的优势地位,所以正面外交是安倍提高对华遏制力的必要组成部分。那么,这次岸田的访华是不是改弦更张了呢?

  从此次岸田访华期间日本国内媒体起哄似的对华攻击言论来看,安倍的基本政治战略已经对其调整对华政策产生了作茧自缚的效果。尽管岸田文雄在同李克强总理会晤时承认了两国之间曾经达成的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共识,但他并没有消除安倍在中日关系上面临的信用危机。所以,未来中日关系如何走,还主要要看日本政府能够采取什么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回到健康轨道上来。

  为此,王毅外长在会见岸田文雄时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四点要求。其中第四条要求日本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放弃对抗心态,与中方共同致力于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这是一项可以立竿见影的考核指标。在即将到来的七国首脑会议和东亚系列会议上,日本将扮演什么角色,将考验安倍政府对华改善关系的诚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时永明)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