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当时机构学的研究很活跃,内容也很复杂,北航张启先教授、北邮的梁崇高教授在这方面均有建树。而毛明的研究特色,主要是将向量回转法应用于空间机构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并考虑运动副的间隙、杆系的变形等,即将有限元的思想精髓、向量回转法的新颖性与复杂的空间机构学结合起来,而且应用于车辆上的悬挂导向机构、万向节传动机构等的分析。
春华秋实,天道酬勤。
勤奋好学的毛明,换来了努力的成果:以其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为核心,作为原科工委(现总装备部)一个预研项目“机构运动学理论分析与程序实现”的主要内容。后来,该项目获得部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排名第一。这是他从事科研工作获得的首个科技奖,这个奖,也让许多人对青春年少的他刮目相看。
1989年,27岁的毛明以出色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
这时,国内政治形势不稳,出国潮、下海潮来势汹汹,铺天盖地……手攥着北京理工大学军用车辆工程博士学位证书,毛明也在“欲望的海潮”中几番挣扎与彷徨。他看到,眼下中关村的新产品开发热闹非凡,四通汉字打印机、方正排版系统等相继开发成功……左右彷徨后,他也尝试着下海,去了中关村的京海公司,帮助搞产品开发。凭着聪明博学,他作为系统开发的主要负责人,很快就开发出两个实用新型专利:汽车示载器、汽车换挡提示器。这是他事业彷徨时期的第一份收获:获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这时,一封长信转到他手中,是博导张相麟教授的亲笔信,他在深情呼唤自己的学子,回到201所效力,将学有所长献身国防事业。
导师的语重心长,让他热泪晶莹。这封信,不但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的那片橄榄绿,更让他想起导师与夫人的动人故事:作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参试者,奉命秘密出征的测试专家王茹芝教授,与丈夫张相麟在大漠深处的罗布泊一棵老榆树下不期而遇……夫妇俩这才明白,双方保密执行的是同一任务。组织指挥核试验任务的张爱萍将军为此感动,给这棵老榆树起了个名字:“夫妻树”。
本着对导师的无限崇敬,毛明不再为外界的虚华浮躁所惑,决定重返201所,为兵工事业奉献才智和青春。
二、青春的青涩成熟的召唤
1989年9月,重返201所的毛明,内心还是有种异样的感觉,当年百里挑一考研来的6人,出国的出国,下海的下海,如今只剩下了自己……但有一种预感是清晰的,此行,注定了一生的兵工缘分。
毛明分配在传行操研究室操纵组。这时正好原科工委组织开始“传动专项”的立项论证,因他具有行星传动运动学、动力学和换挡规律换挡品质优化研究的功底,被安排参加传动专项。期间,他干得很卖力,也很出色,而且也有幸认识了一批业内专家,并与之结下深厚友谊。期间,专家毕可炜对传动的热爱,对工作的敬业,给了他很大的教育。遗憾的是,老毕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将自己收集整理的世界各国有关大功率综合传动的资料都给了毛明,这样一种信任,令毛明无比感激。
1990年3月,汽车分所成立,毛明被说服去了该所。凭借博士期间的研究基础和首个科技奖,毛明如愿申请到两个项目:一是原科工委的预研项目“共轭弹性动力学的理论研究与程序实现”,二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轭弹性动力学研究”。当时,能拿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青年基金项目,在大家眼里,是件很了不起的事,由此可见竞争相当激烈。
在项目研究中,他学术思想的火花时常闪烁,并将心得提炼成一篇篇论文,相继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他个人也获得兵工学会颁发的首届“兵工青年科技奖”,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科技荣誉。
作为所里惟一的博士,毛明不仅以超强的创新能力出众,更以性情活跃出名,像搞舞会、开派对、办球赛、组织英语角等多种活动,他开了201所之先河,组织能力格外出色。
由此,在不到两年的半时间里,他先后被提拔为汽车分所副所长、9室(特种车辆研究室) 主任。
刚到9室,一个喜讯传来,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组织的国际学术交流会发来邀请函,毛明撰写的关于行星变速箱动力学分析的论文被大会录取,邀请他到大会宣读。
仿佛一束瑰丽的光芒,照在了他青春的面庞上,他激动万分,决定只身去往美国。
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第一次坐飞机。
前来接机的两位朋友中,一位正是当年从201所毕业后选择出国,与他同一导师、同一专业的学长。异国相见,分外感慨,而双脚踏上洛杉矶的土地,沿途一幅幅陌生的异域风光,更令毛明应接不暇……为了省钱,他没有住进酒店,而是与学长、朋友挤住在合租的小屋里。次日,便持他们给买的长途汽车票赶往新时社城。中途休息时,因不了解当地乘车的习惯,还险些误了车。
总算是按时到达了新时社城,他仍舍不得花钱住酒店,舍不得打出租,更舍不得花10美元在酒店吃一顿早餐……这位骨子里流淌着农村孩子血液,为理想奋斗了多年的寒门学子,饿着肚子拉着行李箱,在陌生的大街上走了很多的路。
这次国际交流会,让他收获很大,论文也得到大会好评。他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学到了很多先进经验和前沿性的东西。
会后,他告别了敬重的学长、美丽的洛杉矶,义无反顾地踏上归途,踏上了一条报效祖国的漫漫征程。
1992年4月。毛明率领9室走上了创新之路。
在重型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立项时,毛明发现了个问题——所选的551底盘太重,可他们的任务,只是为武器系统进行底盘的适应性改进设计。
视野和高度,决定着个性和方向。毛明建议:“我们应该搞个满足武器系统需要的、既轻、又能带出一个基型的底盘!”此想法,引来一片共鸣……但问题来了:立项时没有研制新底盘的任务怎么办?没有研制经费怎么办?时间进度难跟上怎么办?如何才能将自主研制的轮胎中央充放气、油量传感器等都用上去?
面对巨大的挑战,毛明经受着心理上的煎熬,还与大家进行了煮酒论英雄般的彻夜长谈……“这个底盘必须搞出来!从其他项目中挤出经费、挤出时间来!”
取得了主管机关的同意后,毛明率领研究室甩开臂膀干开了。
终于在有限的时间里,他们自筹经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重弹车研制出了全新的550通用底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