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军事 >> 王毅直言日本不接受中国强大崛起 坦率令日吃惊

新型导弹试射遭不明干扰 体育馆居民区找到源头(3)

驱散“电磁迷雾”,清除“电磁路障”,助推我军用频武器装备定型列装——

让信息化装备“满格”走向战场

在我军部队,目前有哪些装备使用频谱?

答案是:除了手榴弹枪械等单兵武器,绝大部分装备都离不开频谱管理。

有这样一种形象的说法:立项论证需要审核用频参数,是为获取“准生证”;研制定型需要认证频谱参数,是为获取“出生证”;批量生产需要抽检频谱参数,是为获取“健康证”;投入使用需要规范频谱参数,是为获取“资格证”……

而这些参数,都需要仿真室来测试、分析和验证。

这一年,某新型装备即将定型。该装备集成了短波、微波等30余种通信手段,极易产生自扰互扰。

仿真室接到指令:对该装备进行“体检”。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为了检测装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性能,他们带着仪器整天呆在室外,连续忙活了3个多月,先后排查出200多个用频隐患,并逐一开出“药方”,使装备如期投产。

那年7月,海军组织某新型导弹试射,但监控飞行轨迹的一部雷达受到不明信号干扰,任务被迫中断。

干扰源在哪儿?求援电话打到仿真室,工程师赵华维率人带齐检测装备连夜赶到现场,开始“大海捞针”。

几个小时后,在30多公里外的体育馆楼顶,他们捉住了第一个“电磁入侵者”。第二天,又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居民区,找到了另外2个。

雷达“双眼”复明。这一天,导弹直刺苍穹。

无人机翱翔蓝天,全靠频谱一线牵。

前些年,我军多架无人机在同一空域同时升空,经常失控失联。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原因:各机型频谱相互干扰,就像风筝线互相缠在一起,谁都飞不了。

上级给仿真室下达任务:3个月内完成全军无人机频谱参数分析,为军委、总部规划发展无人机提供科学依据。

博士毕业刚两年的周宁担任课题组组长,他带领4名“80后”立下军令状。

不料,进入攻关阶段,周宁不慎左腿韧带撕裂,无法行走。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干脆找来一辆轮椅,天天坐在上面进进出出、忙前忙后。

经过80多天日夜奋战,历经多次联调联试、6000余次实验,他们终于用162张图表、20万余组数据,为无人机铺设出一条条井然有序的“频谱航道”。

正是凭着这种劲头,仿真室成立以来,仅在通指装备上,就高质量完成数百项定型测试任务,把住了电磁频谱“数据关”,让新装备以“满格”的战斗力走向战场。

“即使装备定型列装,我们的工作也没有结束。”工程师胡莉琼告诉记者:单个装备、系统用频不出问题,并不代表作战体系就能高效运转,必须制定频谱使用规则,让武器装备在电磁战场“龙走龙道、虎走虎道”。

仿真室再度出征。一路人马深入用频部队,不厌其烦地与之协调沟通;另一个课题组奔赴几十个用频阵地,进行实地测试。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细化仿真实验分析,一套涵盖3大类、80余种主战武器装备的用频规则初步编制成型,三军部队使用频谱开始“有章可循”,不再打乱仗。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