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辛忠:“习式治国”的立体路径

辛忠:“习式治国”的立体路径(2)

  中层限权

  国家治理,就是对权力的分配和使用。作为执行中央决策的各级党政机构,是政治体系的中层地带,一直以来就拥有丰沛的权力空间,甚至成为滋生滥权腐败最集中的环节。习近平执政伊始就提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两年来,中共通过渐进式改革,把众多权力项从地方收归中央,把权力分布从块状调整为垂直结构,力图以中央集权为径,给此前肆无忌惮的权力魔爪戴上紧箍咒,把公权力限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

  从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习近平甫一上台就在执政党内部开展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之所以如此急迫,确因执政集团内部积弊颇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相当一部分党政干部中成为为官“标配”,极大影响了深化改革任务的推进。

  “习式整风”最大新意就是“实”,狠刹公款送礼、压缩三公经费、清理占车占房、整治裸官、打造清新会风文风等,一剂剂猛药下去,党政干部的认识扭转了,各种违规“福利”少了,党风政风也得到了彻底涤荡。整风清党与反腐运动,成为习近平在“从严治党”环节,相得益彰的双管齐下之举,缺一不可,为同步启动的改革大业提升了队伍质量,净化了党内风气。可以说,如果没有对干部队伍的整风提质,习近平根本不可能迅速高效地将改革推行下去。

  限权举措不限于此,继2013年国务院下放数百项审批权,2014年“简政放权”继续成为改革热词,李克强上任以后承诺,五年内要把国务院的1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三分之一,但是不到两年,国务院就减少了620多项,远远超过原定任务。“简政放权”字面解释是政府减少行政审批,释放权力,而精神内涵是缩减政府部门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推动所有官员和公务员转型成为服务型的公仆,解放民间活力,透过民间的积极参与推动经济发展。

  因此,习近平治下的中共领导层,尽管头顶三期叠加的经济下行压力,但仍然紧紧管住了政府之手,始终未推出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取而代之的是灵活性更高的微刺激和定向刺激,即使这些刺激政策,也不再是简单的“跑部钱进”。从2014年经济投资方向看,重点在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铁路公路建设等民生领域,以往的经济支柱房地产业则经历了一年的惨淡期。

  中国官员早已习惯于以权治国的官僚体制,与现代政治的“依法治国”不相契合。四中全会再提“法治政府”建设,其核心是对公权力的限制,对政府行为的规范。法律不授权,政府无职权,所以叫“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这是对法治政府的基本界定,也是对各级官员为官从政的底线规范。

  在“习式棋局”中,中层权力集团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方面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动,另一方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责繁重,这对各级党政部门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尸位素餐,为官不为”还是“守土有责,夙夜在公”,在习近平对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严苛要求下,继续做懒政惰政的“漏网之鱼”着实难上加难。

  “官不聊生”成为中国官场新常态,而“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却是民之福祉。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