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外面就是大庆
下午6点左右,贾飞从培训班下课回到位于黎明湖边的家。此时,正对着他居住小区大门的街对面,33岁的咖啡店老板姜涛拉起了卷帘门,开始营业。
三年前,因为父亲重病,在北京生活了十多年的姜涛,回到故乡,陪伴父亲。十年里唯一不变的是,每年六七月,快到油田招工的时候,父母最会习惯性地知会他一声:“儿子啊,要招工啦,你回不回来?”“这事儿,我拒绝了十年”。
“大庆实在太乏味太无聊了”,在回来的一年后,他在黎明湖边开了几乎算得上是大庆第一家个人咖啡馆。
晚上7点半,店里进来三位客人,“老板,可以在这里喝东西打扑克吗?”
“不好意思,不可以。”三人走出了店,姜涛像是自言自语:“我在大庆这块儿简直是‘臭名昭著’,不准吵嚷,不准大声说话,不准吐痰。喜欢的客人会常来,不合适的也就不来了。他们说出了这咖啡馆,外面就是大庆。”
“大庆人的特点是热情,但是很胆小、保守、拒绝新东西,最可怕的一点是什么?—没有好奇心。但凡是有好奇心的,都出去了,或者挣扎着出去了。导致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像,越来越齐整。”姜涛说。
八点多,咖啡店里已经坐了几桌客人。最里面的两位可以算作冲着他这里这块“净土”过来的老朋友。茂密的黑发四六分,穿着白色麻布中式布衫的杜杨,是姜高中学弟。
26岁的杜杨,看上去更像一个艺术青年。3年前,他经过招工考试进入油田。工作的时候,他有两套制服,一套是橘红色的中石油工服,用来巡井;一套是黑色西装。一旦有社会团体或者领导来参观,他便会换上西服进行讲解。
在2011年之前,杜杨学了12年的画。高考后,他考上哈理工广告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本想去杭州开美术培训班的他,被父母以死相逼,回到了大庆,参加了招工,最终成为油田工人。
杜杨现在很少画画了。刚分到井队,老师傅们个个笑话他,“好了,你喜欢画画嘛,给抽油机刷漆的活,你包了!”每年油田春季检查之前,每个矿区都要把抽油机和井架周围的野草拔干净,然后用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的油漆重新粉刷设备的不同部件。
有一次,井架上挂着的一个部件掉了下来,杜杨靠直觉伸出手去接,戴了两层手套的右手被砸到失去直觉。“石油总医院急诊的人说,每年丢在他们那儿的手指得有两箩筐。”
和杜杨有类似经历的还有他和姜涛共同的高中校友。“他从四岁起开始学小提琴,后来考上中央音乐学院,大学毕业后,他一心要去英国深造,但是签证始终没有成功。在父母的劝说下,他竟然回来考招工了,一连考了四年才考上。如今在十一厂里当采油工人。”
姜涛感慨命运之残酷。“他以前的房子有个工作室,放了很多工具,用来做琴。去年他结婚了,我去看了新房,已经没有工作室了。”
和父亲的三年之约快要到了。“我不会在大庆呆一辈子的。”姜涛打算再回北京,最近他已经在着手转让咖啡馆。未来最终去哪里,他和小他10岁的张斌一样,都说“不一定”。
咖啡馆外,广袤的松辽平原被傍晚幽蓝和绯红的晚霞笼住。犹如永动机般没有止息的磕头机,依旧在暮色中上下摆动。(除姜涛外,其余采访对象均为化名)
记者_安小庆 黑龙江大庆报道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