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当地人称为“磕头机”的抽油装置,出现在大庆任何你可能想象不到的地方:儿童游乐园、工人新村、购物商场、快捷酒店、立交桥、佛教寺院、森林公园……
“地上”服从“地下”。这不仅是指大庆独一无二的城市景观,也暗示这座城市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命运法则。
原标题:油田的继承者们
贾飞坐在教室靠右手边的第一排座位上,桌面是一叠厚厚的打印材料,一个写了几页的笔记本,还有一个装着速溶咖啡的天蓝色保温杯。
下午2点20分,这个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阳光商都居民楼上的“油田综合素质培训班”,已经来了近20个学生。他们大多和贾飞一样,刚刚在一周前告别了大学同学,结束了大学时代,从学校收拾东西回到家乡。
“我是被我爸妈逼回来的”。坐在贾飞身后的张斌,身形微微发胖,常常微笑的脸上点缀若干个细小的青春痘。
“你说吧,这里有谁是自愿来的?”贾飞转身回了他一句。
面对电梯间的墙面上,贴着巨大的培训介绍和招生简章。“为(使)2014毕业的二本和三本大学生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油田职工,我校精心和考试的七科十五名教授、专家团队授课”。其中赫然醒目的是用大红色字体突出强调的两句话:“考分决定工种!大家要珍惜这次决定命运的机会!”
贾飞和张斌都被父母驱使着,为这次被称作“决定命运”的考试而来。这次考试的讯息在两个月前突如其来,让整座城市陷入从未有过的振荡。
今年4月7日,大庆石油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大庆油田)人力管理部门,向公司下辖的数十个部门和企业传达了2014职工子女的用工政策通知。针对过去较为宽松、几乎等同于“接班”的政策,今年大庆油田对本科毕业生做出了一定条件的限制:“一本”毕业和“二本”石油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中,英语本科通过四级和研究生通过六级者,基本会被直接签约录取。
但“二本”非油田相关专业和“三本”的应届毕业生则无法直接上岗就业,需要通过油田组织的名为“油田综合素质测试”的七科目考试,尔后委托大庆技师学院“委培”一年,最后再择优分配录取。
为了表达对今年应届毕业生招工政策改革的不满,近千名戴着口罩的家长,聚集到这座悬挂着中石油扇贝状商标的大楼下。人群中有人高喊:“我们父辈打下的江山,为何小辈不能继承?”
“我们的第一感觉是不敢相信!”44岁的庞艳芬是大庆采油二厂的工人,她和一些家长“怎么也不相信油公司不管我们的孩子了”。在他们看来,油田就是他们的安身之所。
“油后代”
1960年,庞艳芬的父亲从甘肃玉门出发,与“铁人”王进喜等一道,和数万转业军人组成的会战工人一起从全国各地来到东北松嫩平原。这批最早的大庆油田工人,后被称为“老会战”。
大庆在中国资源地位不言自明。1976年,大庆年产油量上升到5000万吨,并连续27年稳定在这个水平,累计生产原油突破20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
这座城市的所有梦想和荣光,一直以来都无比紧密地与这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以大庆石油管理局为代表的超级国企,被视作“共和国的长子”。而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包括庞艳芬父亲在内的第一代石油工人,被视作这份荣耀事业的缔造者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典型。
在大庆的部分公交线路上,还专门设有“老会战专座”。老会战还能以几乎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获得石油公司为他们修建的福利房。老会战的儿女,也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顺利地在这个独立的石油王国内,成长,接班,成家,生子,成为人们口中的“油二代”。
生活如松嫩平原般平静,没有起伏。尽管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家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但在大庆,这一制度从未产生过实质影响。即使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的国企改革中,仰仗丰厚的石油资源,大庆油田也仅有少量员工被买断工龄。如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沈阳般剧烈阵痛的变革,对于大庆人来说始终是遥远的故事。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