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中宣部部署“除毒瘤” 中国将严打假新闻和新闻敲诈

解放军大校曝谷俊山案详情胡习“接力”严办(2)



  谷俊山贪腐案的主要原因和启示

  由于国家安危系于一身,所以人民群众把军队廉洁与否看得很重。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认为,解剖分析谷俊山或其他贪腐案,只是关注犯罪事实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贪腐案件,已经不是偶发,而是有相当的普遍性,新揭发出来的案件,数额越来越大,性质和影响越来越恶劣。所以,我们在这里解剖分析谷俊山贪腐案,重点还是挖掘导致贪腐的深层原因,找出症结、规律和克服问题的办法,为党和军队廉政建设找到突破口。

  第一,信仰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力量之源,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弱化

  谷俊山走上犯罪道路,最重要的原因是信仰信念动摇,精神发生蜕变,丧失了对各种腐朽思想的抵御能力。了解谷俊山的人都说他“一身病”,其中最致命的还是因信仰信念缺失而来的“精神病”、“软骨病”。谷俊山不重视品德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排斥思想政治教育。他不信马列,笃信鬼神,把一些“大师”、“仙姑”奉为上宾,经常请到家里算卦看命。为了乞求神灵保佑,在濮阳老家大兴土木,在所谓“风水”最旺的地段为其父亲建造豪华墓园。被免职后,仍对“年关一过,立马复职”的算命先生的鬼话深信不疑。被“双规”时,还在裤兜里藏一块小桃木,妄图以“桃”代“逃”,躲过法律惩处。

  谷俊山走上犯罪道路再一次说明,任何人不具有天然免疫力,失去了高尚的精神追求,很容易走向贪欲,甚至是自我毁灭。钱无罪,人有别。不同的金钱观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价值观不正确,把“为官”的目的变成捞钱,那么为人民服务就变成了“为人民币服务”,人就不再是金钱的主人,而是金钱的奴隶。谷俊山长期搞生产经营,加上文化层次不高,思想政治水平低,行为处事很庸俗。开会时谷俊山很少能讲出几句有见识有思想的话,但到了酒桌上,哥们义气、江湖气全出来了,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匪气霸气十足,缺少军队高级领导干部应有的人文素养和品德形象。

  谷俊山因信仰信念缺失一步步走向犯罪,这对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具有警示作用。结合一段时间来,上至中央政治局委员,下到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那么多人违法犯罪,中央巡视组一般都会发现腐败问题,这就迫使我们思考该如何建设好全党的信仰信念大厦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面临着严峻挑战。一位思想家说过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一条鱼得了病是这条鱼的问题,所有的鱼都得了病是河水出了问题。失去信仰信念对于单个人的影响与政治集团的影响相似或相同,我们需要站到治党治国治军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这方面苏共和国民党都给我们提供了反面教材。

  苏共丧失执政权,根本在于失去人民的支持,但最后压垮骆驼的那根稻草,是苏共最高层。在苏共执政后期,出现信仰信念蜕变的苏共高层,开始意识到自己借权力寻租获得的巨额财富为制度所不容,只要制度不变,自己随时被清除,只有改变制度,才能将钱洗白。这就导致一个奇异现象的出现,苏共政治局讨论解散本党,放弃执政权力,并且意见是那么一致。实际结果也是这样,俄罗斯新贵基本上脱胎于前红色贵族,新领袖身边的人也基本是前朝官员。由此可见,摧垮苏共的最主要力量来自内部,来自失去信仰信念的领导层。

  国民党失败原因大致如此。1939年1月,蒋介石在中央党部纪念周上的讲话中说:“到了现在,本党差不多奄奄一息”,“一般民众不仅对党无信仰,而且表示蔑视”,“由于党的腐朽,有能力有献身精神的党员离开了党,而党外有才华的人又不愿加入,这是绝大的危险”。“除非国民党现在自己重新振作起来,否则历史不会给它第二次机会。”国民党的自我剖析充分说明一个基本道理,政治集团失去了政治信仰,必堕入功利主义,这时便没有了献身精神,只剩下利益权衡,当利益大于代价,趋之若鹜,当代价大于利益,便化作鸟兽散。国民党垮在丧失了革命初期由三民主义信仰而来的精神力量,党不再是先进组织,而成乌合之众。

  反观自己,信仰信念一直是我党我军制胜的法宝,是获取精神力量之源。问题是我们已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因环境条件变化而来的挑战。革命战争年代有生命相搏的敌人,冷战时期有假想敌,只要有敌人就会有牺牲,而牺牲最能激发神圣感,执政状态下没有那种程度上牺牲,神圣感很难激发出来。革命阶段党及其成员没有自己的利益,除了信仰信念的作用,也有环境条件的制约,执政阶段党仍然没有或不应有独立于人民之外的利益,但党的成员有利益,有利益就会影响到价值观和信仰信念。特别是市场经济大环境给所有人带来诱惑,随时随地都存在着利益予夺问题,这种情况下稍有精神松懈就会被腐蚀。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与老板要相敬如宾,而不能勾肩搭背,相信其中有权力和利益关系的考量。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新闻访问团到延安,看到中共领导层简朴而富于活力,回到南京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宋美龄跟了一句话:“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尝到权力的滋味”。从信仰信念角度分析问题,这是很能引发思考的。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