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军事 >> 王毅直言日本不接受中国强大崛起 坦率令日吃惊

解放军指挥装备辐射超标 厂家求通融被“泼冷水”(2)

新型作战力量的“新”,只是一时的“新”。倘若不先人先建先用,迟早会变成被战场淘汰的“旧产能”。加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必须确立这种“时效观”——

创新在先:追随无止境,脚步不停歇

仿真室的前身是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计量室和重点实验室。

有人说仿真室“一出生嘴里就含着金钥匙”,因为“前人栽下的树”——由重点实验室升级的综合测试分析平台,其硬件、软件都是国际一流的。借助这个平台,他们不愁没成果。

再者,手里攥着那么多“资格认证”,需要做检测的装备长年排着队,不愁没任务,也不愁没经费。

只要好好“乘凉”,日子一定过得很安逸,但仿真室没有。

成立之初,他们就把优化综合测试平台作为“一号工程”,立志把其建成我军频管领域真正意义上的“作战实验室”。

为此,数年里,已经两次延迟退休的高工肖凯宁,一直在这方面探寻前行,先将综合测试分析平台升级为数字仿真平台,接着完成了建设融两者之长的半实物仿真平台的理论和技术准备,距离实现当初的目标越来越近。

2015年春节,在肖凯宁的推动下,仿真室向上级主管部门递交了搭建半实物仿真平台的申请。此时,他已将满61岁。

很明显,这个课题,对他而言,可谓“功未成,人已休”。

“何苦这么拼呢?”面对别人的善意劝阻,肖凯宁坦露心声:“作为一支新型作战力量,我们必须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这是责任,也是义务。”

一人之言,折射众人心声。走进仿真室这个群体的内心世界,总会感到有这样一种“时效观”催人奋进:新型作战力量的“新”,是一时的“新”,如果不抓紧先人先建先用,迟早会变成被战场淘汰的“旧产能”。

仿真室,是伴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浪潮应运而生的一支新型作战力量。

说它新,是因为它的专业新。频管仿真这个交叉学科,此前全国全军并没有,其模子模样、骨骼血肉、思想内涵、气质特征,都是肖凯宁带着一批年轻的博士、硕士,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一年一个台阶干出来的。

说它新,是因为它的作用新。仿真室组建时间不长,就先后破解3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技项目的用频难题。人们这才注意到,一个小小的基层业务室,一出手就是“国字号”“军字号”工程。

也正因为新,其形成战斗力,总需要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积累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要出现一段“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寂寞期。

那么,作为一支新型作战力量,如何时刻保鲜、历久弥新?作为一种新质战斗力,如何始终处于“满格”状态?仿真室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追随无止境,脚步不停歇。

仿真室主任崔凯告诉记者,其实,无论是频管仿真,还是陆航、特战、电子对抗、卫星导航等等,每一种新力量,不过都是新的作战样式送上的一顶“新帽子”,如果跟不上时代和战场变化,就会“老得比谁都快”。

这些年,仿真室一直在奔跑、始终在路上。

翻开《仿真室大事记》记者看到,除了担负用频武器装备检测、协调军地频谱应用等例行任务,他们每年都有一项或多项科研课题立项:从解决机动通信和指控装备电磁兼容问题,到研究战时电磁环境对主战武器影响;从制定武器装备用频规则,到设计建设全军频谱管理数据库;从规划联合作战频谱应用,到参与构建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这些带着硝烟味和充满时代气息的创新成果,正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全局性作用。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