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室工程师在电波暗室对某型装备进行频谱参数测试。 本报记者穆瑞林摄
谁持彩练当空舞
——探寻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的先锋之路
走进总参某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仿真室,记者们无不感叹——
它太新了,从组建至今,才几年时间。
它太小了,作为团级单位,只有19名文职干部。
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单位,却在短时间里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完成30多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技项目的频管服务保障任务,编制国家、军用标准11部,取得国防专利2项,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
小团队,干出了大事业;小专业,发挥了大作用。在强军兴军的征途中,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以小创大”的精彩。透过这些精彩,一条新型作战力量科学发展的先锋之路赫然在目。
电磁频谱是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我们对其开发、使用和管控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不尽快迎头赶上,势必会使我军丧失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先机——
忧患在先:使命高于天,躬身犯至难
电磁频谱有多重要?听听国际学术权威和军事专家怎么说:
——电磁频谱和子弹一样重要。
——电磁频谱将是唯一能支持机动作战、分散作战和高强度作战的重要载体,是未来战场上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电磁频谱资源有多稀缺?请看这样一组数据:
国际电信联盟规划的可利用电磁频谱范围为10kHz-400GHz,但受技术水平限制,目前使用率只占其68%。其中,3GHz以下为最优频谱,应用空间趋于饱和,我国78%以上的民用无线电设备和大部分军队用频武器装备都集中在这个频段;3GHz-10GHz为好用频谱,应用更广泛,但竞争更激烈,其用于卫星定位导航的80%已被发达国家率先抢占;10GHz-60GHz为可用频谱,技术日渐成熟,各国已虎视眈眈;其余为待开发频谱,还不能为人类所用。
而仿真室成立时面临的现实是,我国电磁频谱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不是落后一步,而是落后一代甚至几代。
“如不尽快迎头赶上,势必会丧失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先机!”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烈忧患意识,涌上仿真室科技人员的心头。
使命如山,只能大步追赶。
到底怎么追赶?大家心里都没底。因为,电磁频管仿真涉及核心机密,外军封锁极严,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而我国在这一交叉领域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既没有技术储备、也没有专门人才。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高级工程师肖凯宁带领5名刚走出校门的“80后”,开始了步履维艰的拓荒之旅。
有段时间,课题组成员天天吃住在实验一线,办公室里摆上行军床,加班晚了就和衣而眠;铁皮柜里放上方便面,加班饿了就泡上一桶。
没有技术资料,他们四处寻找国内外研究成果,深入科研院所、作战部队、训练基地等几十个不同类型单位学习调研,写出近百万字论证报告,在一张“白纸”上,渐渐画出了我军电磁频管仿真的第一张蓝图。
在这张蓝图的引领下,短短几年时间,仿真室先后发起了3次追赶跨越:
——搭建起一个国内一流的电磁频谱特性综合测试分析平台,实现了频管精细化检测手段的从无到有,从此我军可以对用频武器装备频谱参数进行精细化测试。
——将数字仿真技术引入频管分析领域,建成我军第一家电磁频管数字仿真实验室,把成体系的武器装备“装”进计算机进行用频“兵棋推演”,变“概略打仗”为“精确打仗”,促进频谱“血脉神经”畅通,武器装备攥指成拳。
——展开电磁频管领域半实物仿真分析和试验,力求充分发挥数字仿真和实装检测技术“1+1>2”的融合优势,使频管仿真更加准确可信、更加贴近实战。
如今的仿真室,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电磁频管仿真领域的“门外汉”,取得的很多成果已经处于国内一流水平。
谁持彩练当空舞?在无形的电磁空间,仿真室向世人呈现着一幕幕精彩演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