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资料:“晋官”张宝顺的风雨9年

资料:“晋官”张宝顺的风雨9年(2)

  曾任深圳市长的于幼军,留给当地官员的印象是开放,带着官员到处招商引资;而温文尔雅的“老孟”,除了治理超载之外,还未来得及有更多的施展机会;王君则是专业的煤炭专家出身。

  而张宝顺属下的副省级和市县官员,也经常或问责、或罢免,更换频繁。煤炭大市临汾在张宝顺任省委书记期间换了四任市长,而市委书记一职,因无合适人选,更曾出现长达200天的空缺。

  但矿难顽疾依旧在持续,包括“安监省长”王君来了之后,屯兰矿难和今年的王家岭矿难,还是未能避免。

  在和矿难作战的同时,张宝顺也不得不和另一个顽疾作战。比如围绕着煤矿而产生的种种腐败,总是与矿难如影随形。

  当地人士说,煤矿管理的难题似“囚徒困境”——搞一刀切,不科学;不搞一刀切,腐败空间大;更重要的是,各种改革措施——从产权改革到后来的整合,在实际执行中,因为基层官员的种种利益纠葛,都有走形变味的案例。

  一场声势浩大的“煤焦反腐运动”由此拉开,分水岭亦是此前的洪洞“12·5”矿难,不仅市长被问责,当时的“煤改明星”、副市长苗元礼锒铛入狱,成为被动刀的第一人。

  就在几天前,官方披露了“煤焦反腐运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共立查煤焦及非煤矿山领域违纪案件1126件,涉及1590名官员。

  “你可以看到,一个科级小官,动辄都是涉案上亿。”上述当地人士说。此外,还有地方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其复杂性连当地观察家都难以言清。

  知情人说,温和的张宝顺,也曾公开发火动怒。在担任省长后,他对自己提出“约法三章”的要求,而对下属官员,则有“三戒”训告:一戒督查变扰民,二戒审批变寻租,三戒配合变扯皮。

  他认为行政督查过多过滥,批评督查员爱使“剃头匠”的功夫,“动辄各地市‘平推’一遍,动辄把市长、副市长喊出来,人家不抽出身来作汇报、陪你几杯酒,你还不高兴,给人家打低分。”他还批评“寻租行为”是典型的“没出息”,胸襟狭窄,器量不大。

  【三】

  最近几年,亦是山西各类矛盾凸显之时,舆论形象遭受严峻考验。

  曾任职新华社副社长8年半之久的张宝顺显然试图改变,在人民网地方领导回复网民留言排行榜中,张宝顺位居第二。本报记者了解到,张宝顺也曾指示宣传在沙漠中植树造林改变生态的“右玉典型”。

  而作为少数几位出身媒体的省委书记,除了会议新闻外,关于张宝顺个人的报道少之又少。最频繁的,是在2006年至2008年,连续三年的全国“两会”中,张宝顺接受新华网的专访——那是他的老东家。

  大多数时候,在每次矿难或其他灾难发生时,作为新闻主角的多是省长或其他人,而非省委书记张宝顺。上述接近他的官员说,这里面有从省长到省委书记角色的变化因素——按照惯例,书记一般不直接冲在最前头。

  而一位县级市市委书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相比其刚来之时,感觉张宝顺“这几年承受的压力更大了,不容易”。

  有关这位省委书记的个人性情,外界了解的并不多。一位当地记者表示,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张与一些企业代表交流时,能准确说出这些企业和行业的一些数据。“在一些场合,他会脱稿讲话,他的语言艺术高超,不会讲错一句话。”而接近他的官员说,张讲话“会照顾各种各样的关系”。

  但这类个性描述,很少出现在报道中。接触过张宝顺的官员和媒体记者的一个共同印象是,他待人温和,而做事严肃。有关他幽默一面的描写寥寥——山西作家哲夫在其《执政能力》一书中写道,2001年,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张宝顺第一次见到柳林县委书记李润林,当面笑称:“你比葛优还瘦!”

  经过了9年“晋官”生涯后,60岁的张宝顺正在安徽开始自己新的征程。一位接近张宝顺的山西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看好老书记的前景:张赴任的安徽省是中部发展最快的省份,借毗邻上海优势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计划今年初也刚刚获批。

  外界还无法探求他对这个新角色的想法,面对采访约请,张宝顺的秘书很客气地短信回复本报记者说,“刚到安徽,正在调研”。

  南方周末记者 苏永通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