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脚步正在加快。
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最新进展,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央行在近日降息的同时将存款上浮比例从1.2倍提高至1.3倍,超出市场预期,原来预期在存款保险制度出台后才会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那么,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是否真的就差存款利率限制的完全放开这临门一脚了呢?
“理财产品的盛行恰恰是利率非市场化的一个表象, 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中风险评估和定价机制的缺失。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只是要一个可浮动的存贷利率体系,更重要的是需要一个真正由市场主导的、能反映出市场上资金需求变化的价格发现机制。”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学教授严弘此前表示。
应健全反映市场供应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利率市场化本身并非目的,最终目的在于健全资本市场定价机制,提升资金的配置效率,而这一切并不会因为简单的市场化而自动实现。
“合理价格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建立和发展相应的货币和国债市场,而市场的建立又取决于相应金融产品的创造。利率自由化只是金融市场建设的催化剂,建设仍任重而道远。”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对于定价机制而言,无风险收益率便是最重要的“锚”,即隔夜拆借利率。央行要以此为锚,通过盯住它来影响整个利率结构。这个“锚”在各国名称各异——在美国叫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 rate),而这在中国尚未形成,唯一可以对应就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余永定长期强调,中国应该尽快健全完善能够反映市场供应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这是建设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重要条件,否则利率市场化就无从谈起。
“在成熟的市场里,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应为无风险收益率(国债利率)加上与资产风险匹配的风险溢价。”严弘此前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隔夜拆借利率就是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最短端,因为其期限仅一天,也自然接近无风险。比如7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年,各个期限都有相应的金融产品,且利率随期限逐渐上行。在美国,各个期限产品最终可形成一条无风险收益率曲线,有了这条线之后所有的金融产品都可以定价。
(图为美国利率(收益率)随期限的延长而上升,由短期基准利率(隔夜)到30年。)
“所有金融产品的价格、利率都是要以这条线为基础,借款人可根据风险程度在上面加点。比如说此人信用不佳,加点便加得多。一旦一个国家有这么一条曲线,这个国家就有了一个完整的利率结构,即可认为利率是市场化的。”余永定强调。
“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和各种期限的国债收益率所构成的无风险收益率曲线在中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价基准的缺失,可能会造成金融资产定价的混乱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余永定表示。
(图为中国收益率曲线,曲线波动剧烈,形状怪异,无法成为各种金融资产定价的基础)
在严弘看来,中国金融市场信息披露要求和执行不完全,且不同程度的隐性担保和财务软约束使得投资者不能辨识资产的真实风险, 因而也无法确定相应的风险溢价,这样对市场中的定价标杆——无风险利率的认知也十分模糊。
“比如到底信托产品近10%的收益中隐含多少风险,是否都能被刚性兑付?国开行的信用风险是否与国债相当?为何作为产生无风险收益率曲线的重要来源的国债市场,其交易量在美国占据整个债券市场总交易量的66%, 而在中国只占债券市场总交易量的13%(2013数字), 甚至不及金融债的交易量(31%)?”严弘指出。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