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殿堂沦为“露水市场”
“工作之余钻研学术、艺术,无可厚非。”湖南省一位纪检干部坦言,本该是知识殿堂的学界、艺术界,如今却被有的领导干部当成了见不得阳光的“露水市场”,这就难言正常了。
首先,以权换“学”。
例如出书,有人用行政经费出版由领导干部个人名义主编或编著的资料性、理论性文集,有人出了书针对本单位或利益相关方搞“定向发行”;搞讲座,邀请者看重的是某些领导干部手中的职权;发文章,有领导干部授意他人代笔;当教授,邀请领导当客座教授的学校,意在搞“利益互动”;至于博士、硕士文凭,则不乏论文代笔、抄袭、秘书代为听课、作弊等,甚至直接与学校、教师“勾兑”,交易文凭。
有的领导干部,自信心爆棚,能“鼓捣”几下,就敢炫耀“创作”。实在缺乏“才艺”,就让手下人、身边人为其提供“服务”:作品靠手下弄,造势、销售靠手下办;“手下”或“身边人”如不能如愿,就会被认为“不会来事”、“不能办事”、“没有本事”。
以“权术”谋“学术”的一种极致,是有的领导干部为粉饰自己的“学术成就”,在所主持的重新时社共建设项目上人为“加难度”:如有的交通基础建设项目涉嫌被人为修改设计,旨在创造“亚洲之最”甚至“世界第一”。如此一来,主事者政绩、“学术成就”齐升,而财政负担却因此增加数倍。
其次,以钱套“学”。
据了解,有的领导干部玩艺术,其所用昂贵设备、耗材,作品加工、策划、出版、展览等,存在单位公款开支或者富商利益输送;搞“创作”,构思乃至实际操作等,有“班子”、“团队”代劳;相关“成就”要得到头衔、大奖等官方认可,则有“老板朋友”和“铁杆下属”出重金、托人情以各种方式找机构或个人以写评论、安排讲座、办庆功会等五花八门的方式“点赞”。
如此煞费苦心,图什么?
其一,沽名钓誉。
湖南省一位纪检干部直言,冯伟林出书,很大程度上意在追求头顶“光环”。其在《书生报国》一书中宣称,“一个人一旦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他就荣辱皆忘,名利皆忘,书生报国,终身为业!”
湖南省交通系统一位干部说,冯伟林通过文化活动树立“精神风骨”,至今仍有人认为,其贪赃枉法和“艺术成就”应“一分为二”,不相信这个“文曲星”竟会伸长胳膊插手公共工程建设,张开口袋大肆收受贿赂。
“权学交易”的“逐名腐败”,另一特征是挖空心思自证“高尚”。有的腐败官员落马前,通过自己的各种“创作”或借助媒体自夸为少有的“清廉型干部”、“专家型干部”、“实干型干部”。这类腐败官员,往往“自说自话”明目张胆,纳贿渔色暗度陈仓。
其二,拉帮结派。
有的官员热衷于请上级领导干部为自己的“作品”作序或题跋,藉此攀龙附凤或狐假虎威;有的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切磋”、“捧场”、拜师、结“同门师兄弟”等,与“同道中人”结“朋友圈”、交“铁哥们”,借机编织腐败利益共同体。
其三,洗钱寻租。
前些年,曾有国家有关职能机构原负责人被法办。检方指控的罪名中,就包括其不仅出版每本售价高达数百元的高价书,还几十套、几百套地向有求于他的企业推销“大作”敛财。
本刊记者采访中还发现,一些官员一旦挂上书协、美协等头衔,“作品”就堂而皇之地有了“润格”,书画公开以每“平尺”数百、数千甚至更高价格开价,往往较其他非官员书画家“溢价”几倍甚至几十倍。如果为公司或老板题词、写招牌,“随行就市”的报酬可能更高。
多位受访艺术家说,近些年,一些官员乏善可陈的“江湖书画”、“头衔艺术”在其影响所及范围内降低了艺术水准甚至扭曲了审美情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当前文化产品“有量缺质”;更严重的是,某些书协、美协的活动,已被部分富商巨贾盯上。大小笔会,成为官商交际的媒介;有的书画家、画廊、艺术品公司等,甘当为官商牵线搭桥的掮客;有的书画交易背后,官员高价卖,商人高价买,“愿打愿挨、心知肚明”的权钱交易暗流涌动,混淆艺术品交易与贿赂的“黑市”如影随形。
受访纪检干部指出,有的官员通过“文化活动”敛财的手法与“洗钱”并无二致:如出版物,劳务、赞助、广告、著作权转让、版面、虚高定价与高额回扣等,利益输送“口子”五花八门;“作品”天价收购、支付高额授课费、发放“特殊津贴”、建立专项经费以及衍生出来的论坛、研讨、评审、鉴定、讲座等“学术活动”报酬,利益输送规模可观。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