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媒体:部分官员借文艺爱好切磋拜师 编织腐败共同体

媒体:部分官员借文艺爱好切磋拜师 编织腐败共同体

  原标题:部分官员借文艺爱好切磋拜师编织腐败共同体

  警惕官场“逐名腐败”

  利用职权搞沽名钓誉、拉帮结派或敛财洗钱,腐败官员“文化活动”与“艺术爱好”的背后潜藏着“逐名腐败”、权学交易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苏晓洲胡锦武

  党员干部“为官一任”,本该一心一意促发展、惠民生。

  但《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湖南、江西、湖北等多地采访发现,近些年一些官员热衷于在官职之外,再将自己“运作”成一个画家、书法家、作家、摄影家、发明家、教育家、音乐家、评论家、“意见领袖”甚至院士。其“操作”手法,则是利用手中权力玩书画艺术、出各种“专著”、发学术文章、开名人讲座、当兼职教授、读挂名博士、拿发明专利、充网络名人等。在学界、艺术界一些领域,“专业成就”让位于“体制地位”,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上台面的“潜规则”。

  “逐名腐败”背后,有着利用职权沽名钓誉、拉帮结派或敛财洗钱的不良动机。受访反腐专家建议,在这个长期以来关注与监管不够的“灰色地带”,要改变“有制度、没执行”和“有制度、不完善”现状,狠刹泛滥成灾的“权学交易”歪风。只有把“官员文化”关进笼子、对“注水头衔”坚决褫夺、对“职务学术”加以制约,才能真正还学界、艺术界等专业领域一片清净之地。

  权术污染学术和艺术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有的领导干部本身缺乏造诣,却热衷“学术、艺术”:格调不高的杂感、游记,日常工作日记甚至讲话材料等,也拿来出书立说,搞“专著”;有人热衷创作书法、绘画、摄影并不断出作品、办展览;有人四处开讲座并担任高校客座教授;有人在职“攻读”并毫无悬念地获得名牌大学硕士、博士文凭……

  2014年7月因受贿4000多万元而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的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局长冯伟林,曾深谙此道。湖南政商学各界,很多人手中都有其大部头书。其中2011年在香港出版的文集《书生报国》纸张优良、装饰华美,定价达280港元。

  冯伟林先后出版过《谁与历史同行》《借问英雄何处》《书生报国》《莲池风啸》等文集,获冰心散文奖,曾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曾是湖湘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还曾是一长串“985”、“211”名牌大学的教授、导师。

  2014年下半年接受组织调查的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副主任秦玉海,在任焦作市委书记时,曾在“中国焦作山水国际摄影节”上当选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作品《真水无香》获全国“艺术创作金像奖”。而前期落马的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武长顺,则拥有交通信号灯等35项专利;更有已被法办的高官,一边大量出书、写文章、书法、当教授、开讲座,一边以几天一个专利的“超高速”获专利达几百个,其中有职业装、医疗器械,也有火锅用具。

  被控单独或伙同他人非法收受或索要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5000余万元的湖南省交通厅原党组书记陈明宪,落马前俨然是个“学霸”。凭借众多“项目成果”和“专著”,不仅栖身国际桥梁相关学术组织,还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茅以升桥梁大奖”等。2011年,陈明宪甚至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各地贪腐之风大为收敛。但某些领导干部仍热衷“权力艺术”。例如,本刊记者在中部某省会城市采访时恰逢当地一“厅官”办书法展。此人除了本职外,还身兼国家某艺术门类协会理事、一个国家级出版委员会副主任、某国家级年鉴副主编、某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和多所大学硕士生导师。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各地书法协会、美术协会与其说是艺术群团组织,不如说更像“另类官场”。协会主席、副主席、理事等动辄几十上百位,其中有大量在职或退休领导干部。有的官员对地方书协、美协主席、副主席之位趋之若鹜,互相之间暗暗较劲,以致有的地方选相关协会主席,只能从官员中产生。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