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解放军政委的前世今生:古田会议后或迎来春天

解放军政委的前世今生:古田会议后或迎来春天(3)

\

   1940年1月31日,芬兰,一名苏军士兵的尸体已经冻僵

  而中共原为苏联建立的共产国际下的一个分支,长期未形成稳定的核心领袖,使得中共很难像苏共一样出现对政委的朝令夕改的长官意志,而漫长的战争,也使其有机会在军队内部逐渐形成一套更合理的政委功能建构。

  中共军队中,政委与军事主官是均受党组织统一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军政首长虽然都是一把手,但必须服从党组织的集体领导。它的专业分工远不像苏式双首长制那么明确,同一个人往往有过既当过军事主官又当过政委的经历。它彻底改变了苏军政委的监军性质,实际上是“去(苏式)政委”化的政委。

  中共军队最终形成党组织集体领导制而非苏式的政委凌驾党组织的架构,或许还与毛最终在党内地位的确立有关,1937年2月中共批判张国焘错误时,利用总政委身份对抗中央就是他的主要罪名之一。

  1937年5月,中央苏区党代表会议决定: “在军师及独立行动之单位组织军政委员会,这是党的组织,他指导军队的全部政治和军事工作,并向党中央负责。”军政主官之间能够相互节制,军权牢牢依附于党权,不能不说是政委制度一次不易觉察但又至关重要的革命。

  中共式的双首长制当然会带来政委与主官不和的问题,譬如著名的黄金搭档“刘邓”,挺进大别山后,矛盾严重到最后甚至“不一起吃饭”的程度,但这种不和的好处是,仲裁权最后容易集中到更高一级手中。

  【从完人到凡人】

  由于中共的政委制是如此成功,以至于1951年,中共决定“建设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的方针,热情学习苏军时,在统一编制、纪律,设立军衔制时,并未像苏军一样取消政委。

  彭德怀在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的总结发言一锤定音:“我们军队的光荣传统是什么呢?……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就是党委集体领导、首长分工负责的民主集中制,就是政治委员和政治工作制度。”

  在政委制上绝不松口,一方面是因为解放军实行的是党委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取消政委则集体领导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政委在军队中的负面作用也远没有苏军中那么突出。

  说到苏军政委曾起到的负面作用,不意味着苏联在取消政委后允许对政委形象的“抹黑”,哪怕是以人性化的形象。

  譬如苏联1967年电影《女政委》中,主人公临近分娩,不得不到一个犹太家庭寄宿,虽然为了革命她最终舍弃了孩子,但在寄宿过程中,她被寄住家庭安详和睦的宗教气氛感染,从一个铁腕政工干部变成了一个会哼摇篮曲的妈妈。

\

   《女政委》电影海报

  党性化身的政委居然流露出人性的温情,这简直像是神父和毛拉动了凡念,这不行。于是,《女政委》不但禁映,导演阿 阿斯柯尔道夫也定性为“反对苏维埃政权”,并以不适合从事电影工作为由从电影厂除名。

  中国的政委形象比苏联更完美。建国初期到文革结束的军事题材电影中,政委或指导员是绝不谈恋爱的。政委永远都是高大上、伟光正、不食人间烟火的,为衬托政委的形象,军事干部往往是鲁莽任性、有勇无谋的粗汉,在政委的引导下逐步走向成熟是他们永远的宿命。

  例如电影《铁道游击队》,影片开始,游击队是一群缺乏组织性、纪律性的散兵游勇,但政委李正赴任后,仅通过开一次会就让所有的游击队员心悦诚服,当大家为了下步的作战计划争执不下,向大队长刘洪请示时,大队长一翘大拇指:“听政委的!”

  这部电影中,政委永远胸有成竹、全知全能,大队长却急躁冒进,眼神游移,始终拿不定主意;大队长负伤之后可以和芳林嫂谈恋爱,政委负伤之后一心只挂念打仗,躺在病床上的身姿都要比大队长站着时挺拔。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