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军方表态拥护审查周永康 中共常规工作议程未受干扰

十八大以来中国官场生态正重塑(2)

  3、重塑官员队伍形象

  如果说官员自我身份的定位、认同是一种“内在”的转换,那么一年多来的反腐和作风建设,则正在不断地从“外在”的方面塑造官员群体的形象。

  5月,中国社科院发布《形象危机应对研究报告2013-2014》蓝皮书。在蓝皮书针对普通民众的一项“官员形象的社会态度调查”中,数据显示,“官员形象已改观程度”指数平均为51.7%,表明受访群众普遍认为官员形象有改观;而“官员形象待改观程度”平均为73.2%,表明群众认为官员形象需进一步改善,目前仍存在较大的改观空间。

  “贪腐肯定不会带来好的官员形象。可以说,无论是反腐风暴还是反‘四风’的作风建设,很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重塑政府和官员的形象。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廉洁、高效、负责的整体形象。这也是公信力建设的一方面。”竹立家说。

  调查结果显示,很多群众力挺“从严查处”。民众希望查处什么?什么是民众对官员最不满意的问题?蓝皮书也给出了答案,集中在官员形象危机的5个“风险领域”:“贪”(贪腐)、“渎”(失职渎职)、“色”(性丑闻、强奸)、“假”(火箭提拔、“造假造谣”等)、“枉”(暴力执法、作风粗暴等)。

  在这5个方面的风险领域中,群众最厌恶的是“贪”和“渎”,二者在“群众对官员负面形象的厌恶排名”中排在前两位,分别占据了30.7%和24.8%的比例,可见群众对官员的贪腐、失职渎职、不作为的行为容忍度是最低的。

  “我们以前说‘一块臭肉坏了满锅汤’,现在可以说,‘一个老虎坏了满锅汤’。十八大以来的落马高官的贪腐程度、生活腐化程度,可以说不断在刷新群众的认知下限。这些落马官员,对公务员队伍、对党和政府公信力的损害是巨大的。但是经过反腐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种现象将会逐渐改观,这是可以预期的。”谢春涛说。

  中国人民大学危机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唐钧指出,塑造官员新形象,就要将亲民、惠民等展示正面形象的行为常态化制度化,而不是简单地“作秀”或者“危机公关”,要塑造符合民意、有能力并且造福群众的新形象,提高群众的认可度。

  4、形成好的政治生态

  资深观察人士认为,八项规定以来的官场变化,为官员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能天天喝酒,身体更健康了;管住送礼之风,也就不用逢年过节低三下四去送礼了……总之,在日渐形成的新的政治生态中,官员们在逐渐迎接一种新的规则。

  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

  竹立家认为,习近平对于政治生态的强调,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密切关联。因为这一总目标意味着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权力运行生态,只有这样政府的社会管理才会发挥作用。

  专家们表示,进入一种政治生态,官员们会主动按照其中的规则办事,并只有这样才会觉得得心应手。而当下,正在形成的是官员清廉、政府廉政、政治清明的政治生态。

  事实上,得出这一结论之前,还需要正面回应杂音。传播较多的一种论调是,有人说,高压反腐和事无巨细的作风建设,会影响“士气”,损害官员的积极性,甚至有极个别人传递出了“官不聊生”的观点。

  在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看来,与此相反,绝大多数干部埋头苦干且廉洁奉公,因此更要像爱护自然生态一样,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谢春涛则认为,部分官员在灰色收入、吃拿卡要等基本消失之后出现心态上的不平衡可以理解,但懒政问题并不难解决,既有来自制度上的考核和评价,也有来自老百姓的监督。“在新的规则形成后,大部分人会主动选择做事”。

  “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清代思想家顾炎武的这句话,作为直指政治生态建设的名言,屡被习近平引用。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后,采取高压态势铁腕反腐,针对作风问题频出禁令,“激浊”工作持续进行;而八项规定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则使得“扬清”工作不断深入。

  在戴焰军看来,官员的政绩观也是政治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干部们为了迎合这种要求,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如今经过了多年实践,这种现象正在被纠正。

  “形成新的政治生态,需要社会良好的舆论氛围、人们整体较高的认识水平和科学合理的制度。”戴焰军表示,就目前来看,重要的还是要健全制度,并强调制度的执行,强化官员们的规则意识。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