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金融 >> 三精制药董事长跳楼身亡 广告费为净利66倍曾遭疑

洋河蓝色迷途高增长终结 新举措难觅

  [ 河南白酒专家、文化营销倡导者潘亚军则认为,在新的行业环境下,还没有看到洋河推出哪些新举措,“大环境下,酒企必须跟着做调整” ]

  始于2012年的白酒业调整,让众多酒企在2013年都出现断崖式的滑倒,而对于习惯高增长的洋河而言,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也令其“蓝色梦想”失色。

  日前,有投资者质疑洋河股份(002304.SZ)10亿元回购计划“食言”,一年里回购金额仅达计划的15%。对此,洋河股份发布澄清公告称,原本寄望提振股市信心的回购方案推出后,白酒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公司经过反复研究,认为需要调整回购操作策略,择机在股价下行趋势中的低点实施回购。

  所谓行业系统性风险,指的就是2012年12月新一届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此规定出台后,白酒行业黄金十年画上句号,酒企步入深度调整的寒冬。

  白酒行业资深专家赵义祥告诉《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靠"官酒"起家的品牌如今受到最直接的冲击,政府单位以及商务群体不喝了,营销渠道做得再好又会怎样呢?”

  蓝色神话

  自2002年改制以来,洋河股份就坐上了“高速”列车,在白酒业创造了一曲蓝色神话。

  2009年上市以来,洋河股份业绩每年都保持30%以上的快速增长,年报显示,2009~201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0.02亿元、76.19亿元、127.41亿元和172.70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9.21%、90.38%、67.22%和35.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2.54亿元、22.05亿元、40.21亿元和61.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71%、75.86%、82.39%和53.05%。

  在接受新时社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洋河股份能够在近十年崛起的因素很多,从品质到品牌、从经销模式到地方政府力推,“洋河的成功是抓住了机遇,而且是不可复制的。”赵义祥向新时社记者分析称,洋河首创“绵柔型”风格白酒,这也影响了整个白酒行业,随后更多酒企纷纷推出了类似柔和、淡雅、清雅等为核心诉求的中高端浓香型白酒产品。

  不过赵义祥也表示,当绵柔风格成为全国白酒行业的跟风之作后,这也就不再是洋河的独特优势了。

  随后,向全国高端品牌发力的洋河开始一轮猛烈的广告攻势,公开财报显示,2010年至2012年,洋河投入的广告促销费用分别为4.35亿元、6.62亿元和7.35亿元,而这在销量处于同等级的白酒公司中,投入力度还是相当大的。

  靠广告提升品牌拉动销售一直是白酒行业的惯用手法,不过随着政策环境变化,这种路径还是否能够持续,显然出现了分化。根据2014年央视广告招标披露的信息,今年投入最大的还属互联网公司,而昔日标王聚集地——白酒,也随着行业调整而开始示弱。

  产品、品牌和渠道,是白酒企业发展的三大法宝。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新时社记者采访时,都提到洋河的渠道在行业内相对出色,而这不得不提的就是“1+1模式”,即洋河分公司加办事处,直接做市场,经销商主要起配合作用。

  洋河的实际做法则是,在产品导入期,洋河首选当地优质经销商资源进行合作,但是也不排除选择二流经销商。洋河会通过1+1厂商合作模式把二流经销商培养成为一流经销商,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洋河经销商对品牌的忠诚度。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