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挂牌节奏、争抢时间”,几乎每一家理财周报采访到的拟上新三板的企业,都把时间窗口看得很重。
中信证券[-0.41% 资金 研报]在一份新三板推荐材料中明确表示:新三板市场机遇是十年难得一见的机会,要把握时间窗口。而这也是不少其他券商在给企业做新三板培训时的开场白。
业内人士都心知肚明的是,一方面,尽管股转公司对上新三板的企业没有盈利要求,但随着新三板新的协议转让交易系统,券商新三板项目立项标准必然提高;另一方面,政府补贴也难以跟得上企业需求。
而且如果将来优先股推行,也减轻了一些一手创办企业的企业家们对上新三板股份稀释、削弱决策权的担心,因为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
企业争上新三板,定增火爆
理财周报记者独家获悉,做市商首批试点券商的名单中,包括中信、齐鲁、申万、国泰君安四家券商。
还有一个月左右,新三板交易系统就不用依附在深交所的网站上,而是可以在北交所独立上线,以协议转让交易为主。而做市商系统上线的时间窗口则是在8月。
一位华北大型券商新三板业务人士表示,4月要先参加一次培训,首批做市商试点券商则要在7月参加股转公司组织的培训。
截至目前,已有677家公司实现新三板挂牌。“年底前,这个数字会突破800家甚至1000家。”北京一位PE人士判断。
从新三板行业分布来看,信息技术仍然占大头,占比44%,电力能源及矿产占比10%,原材料、消费品、农业服务分别仅占比5%、4%、3%。不过,北京重光律师事务所内部人士表示,第一次扩容时还是需要高新技术企业,事实上我们从去年到现在接触到的企业涉及到各行各业,包括一些传统性的行业对新三板都比较有兴趣。
“从监管层和市场导向来讲,除了房地产行业,对行业没有明显限制。”前述新三板业务人士表示。
令市场意外的是,目前关注新三板的,不单单是“小企业”。“我们签约了20多家企业,不少都是年销售收入超过几十个亿,净利润几个亿的。”北京一位专做新三板的律师称。
而在4月10日一场新三板沙龙上,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的董事长表示,尽管早已够得上主板上市条件,也有很多券商来找过,但是还是选择了新三板,是看中这个去行政化的场所,不像A股那样以拿批文为终极目
企业争上新三板,更直接的冲动来自于新三板逐渐打开的融资功能。
据新三板公开资料显示,今年3月份共有8家公司完成8次定向增发,融资金额9318万元,同比增长27%,2014年1-2月新三板定增的金额更是高达7.15亿,已超过2013年全年融资额的半数。
2013年至今实施完的新三板定增项目中,现代农装募集3.2亿元,成为募集最多的定增项目。在今年参与新三板项目定增的机构里,除了国有投资机构外,出现不少PE及券商直投子公司的身影。比如亿润创投、申银万国创新证券投资公司。而二级市场著名的定增王江苏瑞华也出现在众合医药的定增案中。
“之前在新三板定增这方面,主要是一些政府的投资机构进行操作。民营性质的PE相对较少。”北京一家大型券商新三板人士称,“是因为当初我们推荐挂牌的企业基本上都是高新区内的企业,高新区本身会有一些政府的投资机构,他们愿意参与,我们就定了他们。但是我们现在逐步转向民营PE,寻找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
据理财周报记者了解,尽管中科招商目前只投了几个新三板项目,但其正在筹备一只专门投资新三板的基金。
“我们正在自己的基金里面打造一块专门的新三板板块”,而上海联创永钦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明表示,“最近每天都在接触一些新三板项目。券商和PE都不能遗老遗少,一定要转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