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志杰
为了解清代陕甘“回乱”,在读完《心灵史》之后,我找来了《钦定兰州纪略》《钦定石峰堡纪略》。
前者是回民精英作家张承志为哲合忍耶教派所写的代表作,站在起事回民中一个教派的立场;后者则是清朝皇帝乾隆的作品,代表清政府立场,收录了大量当时有关哲合忍耶教派起事造反的奏稿、上谕,非常厚。
在这场平乱战争的公文往来和皇帝御批中,我意外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清廷当官,有当官的难处,尤其是当大官。至少有三大难处:
(一)第一难:必须永远“无能”
在《钦定石峰堡纪略》开头“臣等谨案”中,就有了断语:“封疆大吏其初既经理乖方,迨孽党蔓延,复不能仰承指示讯合机宜,致阱兽釜鱼暂稽旦夕。皇上乃特命重臣,密授方略,云罗四合,飞走路穷,扫穴焚巢,西陲大定……”后面大段大段肉麻得太过分,恕我不抄,有兴趣者可自行参阅。
简单说,其实只有一个意思:大臣们都是饭桶,只有皇上他老人家长了眼睛,上天入地、文武全才、千秋万代、一统江湖。
大臣们的马屁已经拍得够狠的了,乾隆皇帝还嫌不够,抬起笔,给自己拍了起来。他写了这么一首诗(据说乾隆一人写的诗就超过四万首,要超过《全唐诗》了,这两部书当然不能例外):
狂回倡新教,潢池煽孽氛。
绿旗兵多懦,是用遣重臣。
巴图鲁侍卫,速领扫边尘。
此地发京兵,健锐火器军。
统之以宿将,威名天下闻。
虽彼小妖魔,何足称敌人。
肆掠其罪重,迅靖期安民。
福康安先至,旗鼓乃一新。
……
福康安是谁呢?乾隆曾言“朕之待福康安,不啻如家人父子,恩信实倍寻常”。
表扬福康安“威名天下闻”,就是表扬自己啊!
乾隆还怕这样的表扬不够赤裸裸,在诗中还加入了备注:总督李侍尧“虽屡经杀贼,并歼毙贼目田五等,而不早赴军营督剿”,“提督刚塔不严筹邀截”,福康安一到,“即命传旨将李侍尧革职,戴罪军前效力,刚塔革职拿问。”
很明显,总督李侍尧不可谓不尽力,接报就出发了,天天在前线写报告,提督刚塔甚至还负伤了。而且,石峰堡据说也才小几千人而已,怎能挡得住大兵?但是,不说你们无能,怎么说明乾隆视为儿子的福康安才盖天下呢?
这个大黑锅,总督、提督不背,谁背?
(二)第二难:不能真“无能”
要无能,但不能真无能。这实在是清廷当官的秘钥。总督李侍尧就差点火候,要说他被处罚是冤枉,也不绝对。
在最开始,李侍尧的奏折中有一段说:接报回民滋事,派参将等去查办,“臣查甘省自前年剿捕逆回大加惩创之后,经臣随事整顿,有犯必惩,各处回民无不畏惧天威,守分安业。臣去年查阅营伍,所过河州、固原等处地方,留心察看回众情形,均极宁谧,似不应有聚众为匪之事。……臣即带同臬司陈步瀛前往该处察看筹办。”
回民已有异动,李侍尧竟仍相信自己去年所见“极宁谧”“不应有聚众为匪之事”。深入虎穴,啥也没看见。这就是无能了。
这种无能,会被载入史册,会被皇帝编为书籍,永远传下去,让后人鉴赏、评头论足。这官,不好当。尤其碰上一个爱把大臣奏折公开发行的皇帝。当然,今天恐怕会好一点。
好在,这种无能,不是很可怕,因为皇帝也未必能到哪里去。比如,就在这个奏折同一天,报上来的还有提督刚塔等的回民闹事奏折,掌握信息最多的乾隆也只是批示说:“勉为之。料不如撒拉尔之滋事。”显然并没有引起警觉。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