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评论 >> 新时社评 >> 社評未來百年,辛亥之夢又可實現否?

社評中國須轉向人力資本紅利再創造(2)

 
  當前,我國正處於“人口紅利”下降的通道之中。首先是總體勞動力人口的下降。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勞動人口比重十年來首次下降。2011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為74.4%,比上年微降0.10個百分點。其次是“劉易斯拐點”的出現,農村還能再轉移出來的剩餘勞動力量的數量已經不是那麼多了。再次,是中國老齡化程度,中國第6次人口普查人口老齡率為8.9%,但2050年左右大概30%,中國老齡化的程度開始在加強。隨著“人口紅利”衰竭和“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將會放緩。未來中國的城鎮化將由加速階段轉變為減速階段,預計今後城鎮化平均每年提高的速度將保持在0.8-1個百分點左右,很難再現“九五”、“十五”期間每年1.35 -1.45個百分點的增幅。

  “人口紅利”創造經濟增長的機制還處於低級階段

  其實,“人口紅利”從來不是永久性的增長因素。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國家都無法回避老齡化本身這一客觀的歷史必然。隨著人口結構轉變的完成,這種特殊的增長因素最終要消失殆盡,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口不斷提高而帶來的高生產率與高儲蓄率導致較高的資本積累現狀將不複存在。

  那麼中國到底如何實現可持續的增長呢? 一般而言,“人口紅利”向“經濟增長紅利”轉化通過四種機制:首先,勞動力數量增長讓社會總產出更低廉、更豐富;其次,勞動力的流動和資源配置推動勞動生產率提高;再次,有關改善勞動力的一系列投資,包括讓勞動者再教育、人力資本培訓,從而刺激投資和消費的需求;最後,勞動力和資本組合的優化,讓勞動力升級可持續。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