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志愿 >> 志愿者故事 >> 星星之火温暖你我

衡阳“南繁”团队,48年天涯海角的接力坚守

4月,是播种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
这个时节,湖南的农人在土地中洒下适宜种植的稻种,等待秧苗成长。而在祖国的南端,位于三亚的衡阳南繁基地里,数十位育种人正在丰收的试验稻田里选种,他们选取优良稻种,将在本月带回衡阳进行下一代的培育。
南繁基地的冬季播种,春季收获,便是育种工作的加代繁殖。原本需要7到8年的新品种育种时间,通过加代繁殖,可缩短至3到4年。
48年前,衡阳南繁首批育种人跋山涉水来到海南,怀揣着让千万百姓吃饱饭的心愿,开始年复一年的艰难南繁之旅。
48年,青葱少年已变为暮霭老人,一代又一代衡阳育种人依旧奔赴海南,他们手捧稻穗,培育希望,他们心系百姓,毕生南繁。
timg (2)
1971届育种人林芳仕:衡阳南繁史上首位技术专家
1971年,我作为农科所首支科研团队中的技术人员,跟随省队来到三亚,开启南繁之路,此后48年,每年的冬天我都在这里度过。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衡阳农科所首席科学家林芳仕今年已有73岁高龄,穿着拖鞋的他依旧大踏步走进基地田间,满身泥土也毫不在意。
48年,衡阳南繁之路的每一步,林芳仕都参与其中。
南繁初期,由于科研用地无固定场地,居无定所是当时科研人员的生活写照。从山间草棚到村内农舍,从师部农场到自建平房,每年4个月甚至半年的南繁之旅,艰苦的生活环境成为育种人面临的首要困难。
说起初期南繁经历,林芳仕始终面带笑容,那时候三亚还没有开发,我们每天除了做科研,还要上山砍柴下地种菜,有一年台风登陆,种的蔬菜都不能吃了,那几个月都只能吃从家里带来的黄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法联系家人,没有任何娱乐项目的育种工作,让林芳仕等人只能每天与秧苗私语,尽管如此,他们仍旧片刻不得停。
汗水,换来的是丰收。据统计,仅1976-1979年4年间,衡阳南繁人培育的新品种杂交水稻就为全市增产粮食5.24亿斤。从此,衡阳人民吃饭的问题得以解决;粮食的富足,使衡阳在全国率先取消粮票的使用。
成果丰硕,科研环境也随之改善。从平房跨越至楼房,从楼房到独栋工作用房,衡阳市委市政府对南繁育种人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兴建办公楼、划拨专项资金,一系列政策倾斜吸引着更多育种人才迁徙南繁。
南繁多年,林芳仕在海南度过了41个新年,他缺席了两个孩子的出生时刻,也错过了孩子们的许多成长片段。
提到孩子,林芳仕稍有遗憾,却还是十分欣慰,我一生中有两件事最得意,其一是培育的十余个水稻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种植,让更多老百姓吃饱饭,其二是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支持我的南繁事业。
走过艰苦,历过辉煌,烈日下,林芳仕再次挽起裤脚,穿梭在试验田中,面朝黄土背朝天,手持稻种向一代又一代南繁人现场讲解育种知识。

timg (3)

2009届育种人郭国强与尹建英:稻田里的硬核夫妻档
郭国强出生在育种世家。父亲是袁隆平早期的四位助手之一,子承父志,他也于2010年考上农学博士,成为袁隆平门下弟子中的一员。
2009年,郭国强作为育种人才被引进到衡阳市农科所,主攻衡阳地区中稻育种难题。
这是恢复系(R)F2代试验田,采用系谱法选育,选种时每份只装一株一穗大概50粒种子,整个F2会收获1000余份种子(收种时已经是F3代),4月15号我们会带回衡阳播种,进行下一代培育。试验田里,郭国强一边向记者介绍着手上的工作,一边接过妻子递来的牛皮纸袋,将选取的种子放入袋中。
在每个牛皮纸袋写上日期与编号后放入篮中,站在郭国强身边的尹建英始终安静而仔细。我们是在2001年的一次水稻育种工作中相识相恋的。亦师亦友,此后18年,身为农艺师的尹建英在育种路上一直陪伴着郭国强。
每年的11月,他们来到海南,将这片荒地重新开垦;在水稻的花期,每个炎热的正午时分,他们都要坐在田边挨个剪去谷壳上部,为稻株授粉;谷粒将要成熟,他们还要提防偷嘴的鸟儿,凌晨5点起床赶鸟,也成了家常便饭。
由于水稻遗传的复杂性,选配杂交组合成功的几率只有几千分之一乃至几万分之一。选育一个新品种,需要6到10代的繁殖观察期,通过南繁加代繁殖,时间可缩短至3到5年,如若培育的品种未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审定,即该品种培育失败,除了面对艰辛,育种人还要习惯面对失败。
这个没过就等下一个出来吧。稻穗被风吹得沙沙作响,郭国强夫妇捧起稻谷就像抚摸着自己的孩子。
今年,郭国强夫妇培育的一季中稻组合湘两优755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衡阳市农科所近年来首个通过审定的中稻新组合,表明该所在中稻育种上再度形成新的突破,且适应在湖南地区广泛种植。

timg (4)

2014届育种人刘峰:归乡那日便是妻子预产期
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也要天天散步,我19号的飞机,刚好赶上你的预产期,小鱼儿出生的时候正好,以后每年的生日我都能回来陪他一起过。衡阳农科所水稻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刘峰是个90后小伙,戴着黑框眼镜,穿着农服的他与妻子视频时笑得很和煦。
妻子预产期临近,刘峰却还是选择来到海南,将育种工作完成。视频中妻子的声音温柔甜美,没有丝毫埋怨,刘峰直言,家人的支持给了他无限动力,育种工作是他的职责,更是他的梦想。
从小便在家中干农活的刘峰大学专业也是农业,毕业后便顺利进入衡阳农科所正式开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刚开始来南繁基地的时候第一次正式接触育种,天不亮就开始插秧摆秧苗,那时候觉得太累了。日复一日,刘峰早已习惯了这种劳累。
南繁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作为年轻一代育种人,刘峰被老师们的坚韧执着深深感染。以前虫子、鸟都飞到稻田里来,早上中午晚上都要赶鸟,陈可明老师每次赶完鸟回家的时候嗓子都已经失声了。
南繁5年,刘峰深知,水稻育种想要取得成果需要花费10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我已经做好毕生研究的准备。说出这句话时,刘峰眼神坚定,笑容依旧和煦。
林芳仕、郭国强、刘峰,他们只是48年间衡阳奔赴南繁基地800余名科研人员中的一小部分,他们背井离乡,与家人分离;他们将毕生献与水稻,只为百姓增收。
无私奉献、吃得苦、耐得烦、不懈学习、勤劳俭朴这一字一句都是他们付诸实践的南繁精神。
南繁48年,衡阳已经选育出59个农作物新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其中优质常规水稻品种4个,杂交水稻新品种47个,大豆新品种8个。选育的金优974、金优463、金优433、威优463、威优974、三香优974等杂交早稻品种先后成为我国南方稻区的主栽品种,这些品种在全国累计应用推广面积达3亿亩,创造的经济效益逾百亿元。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