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民生 >> 关注教育 >> “‘益’路童行”儿童安全教育主题课

送教上门,宝鸡关注残疾儿童成长

近日,一份特别的礼物送到了陕西宝鸡市残疾儿童的手里,它是由宝鸡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残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切实保障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关注特殊教育公平
残疾儿童,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助力残疾儿童健康成长,让残疾儿童享有同等的教育机会,需要在社会上营造关爱残疾儿童氛围。据《中国残疾人事业研究报告(2018)》中显示,有24.7万残疾儿童家庭反映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存在问题。对此,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手段解决残疾儿童教育问题,可以促进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由于现阶段残疾儿童父母对特殊教育观念认识不足,特殊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束缚,许多父母担心孩子和正常孩子一起得不到平等待遇而受到歧视,不愿意接受教育。其次,教育投入不足阻碍了特殊教育水平的提高。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高莉在今年两会上曾建议,要健全特殊教育法律政策,为残疾儿童公平接受教育提供法律保障,并逐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宝鸡市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只是满足残障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之一。据《慈善公益报》记者了解,送教上门工作是按照国家特殊教育相关文件的要求,对中重度残疾适龄儿童因自身和家庭的多种原因不能走进课堂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式。《意见》提出,从确定送教对象、坚持就近送教、落实一人一案、纳入学籍管理、抓好业务培训、保障工作经费、加强检查指导等8个方面入手,这将筑起残疾儿童学习成长基石。
建立特教服务保障机制
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享受到教育的权利,这需要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建立起了以财政为主、社会支持、全面覆盖、畅通便利的特殊教育服务保障机制。
《意见》要求各县区教育部门需根据残联提供的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具体情况,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作出送教上门的教育安置方式征求家长意见,若家长有异议的,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委托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进行评估。
其次,首次送教上门,要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现状,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残障类别、个人潜能等情况,与学生家长一起,依据相关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教育方案,建立残疾学生受教育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和补偿训练。



在对于残疾学生义务教育的补贴方面,《意见》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送教上门学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按照特殊教育学校标准(每生每年6000元)执行,已高于该标准的地区不得降低。此外,为送教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补助和交通补助,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各项待遇政策,切实保障送教上门工作顺利开展。
最后,送教学校要根据服务对象个别化教育计划和具体情况,每月至少送教2次(不含假期),每次至少2个课时。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送教质量,《意见》鼓励采取多种方式,条件允许的可以采取网络远程送教和现场送教相结合的方式。
为残疾孩子的成长插上希望的翅膀。宝鸡市送教上门成了发展特殊教育事业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也让无数残疾儿童家庭重树信心,收获满满的幸福。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