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访谈 >> 张一鸣谈公益: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刘旻昊:公益办大学是留给孩子们未来的礼物

今年3月3日,施一公在全国两会委员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我和很多同事一起正在全力以赴创办西湖大学,这是一所社会力量主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大学,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现任西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的刘旻昊正是这样一位同事,她不但见证了西湖大学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也承担着西湖大学正常运转保驾护航的募款重任。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毕业的这位生物化学博士走上公益的舞台?在筹办西湖大学以及基金会运作过程又遇到过哪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为此,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王世新对刘旻昊进行了专访。


西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刘旻昊(右)接受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辑、学术桥执行总编王世新(左)专访
   [ 序 ]
   2001年,当刚满16岁,身体瘦弱的刘旻昊费力将40公斤的行李拖上即将从北京飞往英国伦敦希思罗的航班时,耳畔依然回响着刚才父亲语重心长的嘱托和母亲几乎崩溃的哭声,在她心中,隐约比行李箱更重的,是要在异国他乡用学业和成绩证明自己,不辜负家人期望的强烈责任感。神秘而未知的前方让她兴奋和神往,透过飞机的舷窗,隐约可以见到机场边缘的晨光。
   也就在同一年,刚拿到普林斯顿终身副教授教职,34岁的施一公从美国飞往北京,同行的学者王晓东对他说,咱们都欠祖国至少15年的全职工作,这正是施一公在美国奋斗11年之后的深切感受。

   2011年,也就是在刘旻昊首次登上飞往伦敦的航班10年之后,正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读博,醉心于科学研究的她接到了施一公邀请自己十一长假到清华进行博士后面试的电话,而她的第一句回答竟然是:施老师,那个时候的机票可贵啊!随后就听到对方短暂沉默后发出的尴尬笑声。
   当时的刘旻昊当然不会想到,几年后,她会暂别已经上瘾了的结构生物学的学术研究而转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事业中去,更没想到的是,为了保证西湖大学能够在奔向世界一流大学的航道上无后顾之忧,她作为这所大学的举办方和主要经费来源西湖教育基金会的执行秘书长,要肩负起在10年内募款200亿到300亿的重任,这让她又想起了16岁那年自己瘦弱的身躯和40公斤的箱子,但此时她的责任更大,意义更大!相比起一个家庭,她要与同事们一起肩负的,将是中国高等教育探索改革的一段历史!
   西湖大学在2018年正式成立,而刘旻昊这一年刚刚33岁,一段崭新的旅程已经起航。
   施一公、刘旻昊与他们的同事们,以及将近一万名捐赠者,无论是赫赫有名的企业家还是普通人,都在期待高等教育多元化破局的那一束光,照进现实,闪耀未来!


西湖大学。图片来源于西湖教育基金会

   [ 壹 ]
   在仅有10.6万平方米的西湖大学云栖校区气势恢宏的校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九个大字之下的左右两侧,分别挂着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和西湖大学两块白底黑字的牌匾,这其实是西湖大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
   西湖教育基金会与西湖大学其实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机构,但是结合的比较紧密。基金会是连接西湖大学与社会各界的中枢纽带。在西湖大学的办公室里,西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刘旻昊坐在我们面前谈笑风生,东方女性特有的柔美微笑和女强人的干练气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却又恰到好处的契合了她目前的角色。
   刘旻昊解释道,西湖大学是基金会办大学,从慈善法的角度来看,基金会是捐赠方,西湖大学是受赠方;而从民办教育促进法角度来看,基金会是举办方,按照《西湖大学章程》可以提名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校董,可以提议学校修改章程等。当然,基金会是站在支持章程、保障章程执行的举办方立场上,支持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非直接插手学校管理。同时,西湖大学作为西湖教育基金会唯一或者最大的项目,有义务为西湖大学拨款,支持大学的发展。
   而且与大多数人想象中不同的是,西湖大学并不是一开始就为了模仿美国大学而选定了基金会办大学这种模式,而是恰逢其时,如果不是因为新民促法对民办教育进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分类管理,特别是对非营利民办学校,国家给予同公办学校同等的土地、税收等支持和优惠政策,西湖大学很难说会不会以这种模式建校。而要充分体现它的非营利性、社会属性以及公益性,基金会举办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
   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也是西湖大学的创始捐赠人张磊认为,基金会举办大学最大优势,就是能够秉承大学永存的概念。一所好的大学,要在很长时间里成为深刻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大学由基金会来举办,能够为大学长期的资金及治理提供良好的支持。而基础研究需要很长期的磨练,需要慢慢的沉淀和积累,并不能一蹴而就。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希望西湖大学能够把中国的基础科学、中国高等教育推向新的境界。


刘旻昊社交账号截图。图片来源于西湖教育基金会

   [ 贰 ]
   2019年3月5日,杭州一位70岁的老人通过114查号台辗转找到西湖教育基金会,要拿出自己辛苦积攒的钱为西湖大学的青年人才计划捐出两份各12900元的款项,寓意为一年12个月,西湖大学的科学家做研究长长久久,以此作为她最疼爱的孙女和外孙女的生日礼物。人才不培养出来,什么事都做不成,老人的良苦用心让旻昊感动不已,在当天发的微博上,她称铁石心肠都能融化。
   在今年两会的委员通道上,施一公校长也提到,常年居住在南美洲法属圭亚那的温州籍华侨周先生,辗转33个小时取道巴黎来到杭州,送来一份当地33位华侨华人的捐赠。这位华侨的话让人动容:我们是离祖国很遥远的华夏炎黄子孙,但是我们希望祖国强大、科教兴国。
   类似这样心怀大爱的捐赠者和捐款场景,旻昊实在是见得太多了,每天都在接受着心灵涤荡的她突然觉得基金会正在打开一扇窗,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普通人,他们心系国家,关心教育,愿意尽自己所能通过西湖大学这样一个平台来寄托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梦想,这是公益办教育更大的意义所在,刘旻昊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成立于2015年的西湖教育基金会截至目前的签约捐赠额已经超过43亿元,捐赠者近1万人,创始捐赠人中不乏马化腾、王健林、王东辉、张磊、陈一丹等社会知名的企业家。
   尽管说过很多次,但刘旻昊依然难忘她和施校长一起拜访荣之联王东辉董事长,也是西湖大学第一位创始捐赠人时的情景,当时施老师讲了一个多小时,但对方当天并未给予肯定的答复,只是说要跟家人商量一下,这让她和施校长都觉得这事要悬了,没想到隔天早晨八点刚过,王东辉董事长就打电话来说了YES,这让她兴奋地拉着自己先生的手在客厅里蹦跶了半天,有人认可并拿真金白银去支持我们的教育梦想,这种感觉太梦幻了。
   西湖教育基金会的捐赠工作对专业度要求非常高,刘旻昊需要对法律法规、国家政策以及西湖大学的办学理念、创办路径、发展进程等等如数家珍。让刘旻昊记忆深刻的是2016年的一次与马化腾基金会团队的工作会议:三个小时的电话会议,对方问的问题相当专业并且富有远见,她耐心细致的逐一作答,这一场下来感觉整个人都被掏空了。
   这也是作为西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刘旻昊非常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作为筹款委员会主席施一公校长主要的配合者,她以及团队要对接捐赠人,落实捐款各项具体细节,这其中千头万绪,一步都错不得。
   基于西湖大学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理念,按照规划中到2026年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人数达到300人的体量测算,基金会需要未来十年内建立一个200亿到300亿的永续基金池,用它的利息和投资收益来支撑西湖大学的运行和引进顶尖人才,才能保证西湖大学长期稳定的运行,这也与基础科学的科研周期长,投入大相关。
   面对这样巨大的筹款压力,旻昊却显得比较从容,前期所感受到公众对于公益办教育的热忱让她有了一定的底气,也源于她对基金会未来比较清晰的规划。她认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基金会更加专业化,这其中有对自身情况的了解,对国内外先进教育基金会经验和机制的吸纳,诚信度的建设、对捐赠人的尊重和反馈机制,对于公益办教育意义的宣传普及,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随着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期的建设进行,刘旻昊说,今年开始西湖教育基金会的大本营将会移师杭州,北京继续作为核心的联络枢纽,基金会发展新的篇章即将翻开。


刘旻昊出席活动。图片来源于西湖教育基金会

   [ 叁 ]
   2014年的一天,刘旻昊身在四川的母亲突然接到了她的电话,一接起来就听到女儿连珠炮般的发问,老妈,你知道今天我参加了一个什么样的会议吗?你知道今天都是什么人参加吗?你知道他们想要做些什么吗?
   还没等母亲将这些问题理清楚,刘旻昊已经自顾自的说下去了,最后的结论是,西湖大学最初的七位倡议人要用创新的机制办一所中国前所未有的小而精、高起点的研究型大学,真是太有理想了,太牛了!
   据刘旻昊回忆,这是第一次与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和王坚这七位倡议人的关于创办西湖大学的正式会议,不知道有心还是无意,施一公让在博士后面试时表现落落大方,看起来非常自信闯实的刘旻昊去做会议记录,这也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西湖大学这个概念,而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高起点,小而精等提法在那次会议上已经有了雏形。
   刘旻昊因此而大开眼界,受益匪浅,仅施老师就很牛了,其他人也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和翘楚,这种爆炸的信息量感觉一下就提升了自己的认知层级。后来她对自己的父母说,能够在这个年龄听到这些人鞭辟入里的思考和独具深度的想法,实在是她的幸运。
   也就从那次会议开始,旻昊感觉心中一团火被点燃了,她自愿并且主动的被裹挟进这一场她认为伟大的建校进程中。开始时主要负责协调七位倡议人的会议,做做记录,在之后整个西湖大学筹办过程当中,她没有具体负责哪件事,但所有能帮忙或者牵头的事情她都会顶上,比如西湖大学2016年7月第一次学术人才招聘,整个活动的筹备组织都是由她牵头完成的。
   任职基金会的情况也差不多,当时西湖大学的前身西湖高等研究院已经启动全球学术人才招聘工作,刘旻昊主动站出来承担起了基金会的工作,当时也根本没有考虑前路、困难和一些可能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帮着施一公开始整理西湖大学完整的材料并开始着手构建基金会的基本体系,同时建议施校长可以先和一些企业家接触接触,这才有了与王东辉董事长的那次会面,继而诞生了第一位创始捐赠人。


刘旻昊出席活动。图片来源于西湖教育基金会
   [ 肆 ]
   忙,是刘旻昊现在最为突出的感受,她感觉自己像一个飞速旋转的陀螺,根本停不下来。
   对于目前基金会14位工作成员来说,关于这位执行秘书长的休息时间,在团队中一直是谜一般的存在。
   她好像无时无刻不在工作,有时团队成员清晨醒来,才发现她凌晨两点多还在群里布置工作,第二天可能很早又飞到其他城市去会见捐赠人,像周末工作更是家常便饭。   旻昊笑着对我们说,主要是在搞科研的时候就习惯于这种生活状态了,那时候周末和深夜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不是工作与休息的分界线,就是前年生孩子的时候不得不休息几天,但一周之后又进入到工作状态,也许正因为集中用脑,她才没有出现一孕傻三年的问题。
   但她也并没有觉得自己怎么样,主要是因为就隔着几间办公室还有一个超人般的存在。施一公校长早在清华的时候,工作起来不要命就是出了名的,现在为视其一生为此而来的西湖大学工作那更是没日没夜,特别还要将时间合理分配到行政、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活动等事务上,刘旻昊对此一直都觉得不可思议。
   而基金会团队对刘旻昊最深刻的印象是她对专业的严格要求以及对细节的严谨,团队工作人员压力山大,戏称她是妥妥的处女座秘书长。有一次财务发给她一张财务报表,她一眼就看出了一个数据的错误并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搞得对方心理阴影面积巨大,之后每次再发给她报表之前至少要核对三遍以上。对此她笑谈,应该也是以前搞科研闹下的职业病和强迫症,但她觉得,西湖教育基金会的运作其实是一个精密易碎的瓷器活,是在钢丝上跳舞,既要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负责,也要对相信西湖大学梦想并提供支持的捐款人负责,实在是容不得一丝马虎,这也是基金会专业性的一种体现。


刘旻昊(右)参加博士毕业典礼。图片来源于西湖教育基金会

   [ 伍 ]
   学习成绩好,从9岁开始学钢琴,14岁就达到了业余十级水平,16岁独自去英国读高中,还自作主张换了个学校,之后考入英国顶级的帝国理工大学刘旻昊不但自小就是让周围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小孩,也经常因为其在海外出人意料的行为所体现出的强悍适应性让自己的父母都有些看不懂。
   她至今感念的父母给予那种家国情怀的熏陶,特别是父亲从小对她说的第一不要做撒谎的人,第二要做胸怀大志,脚踏实地,认定的事情不能轻易放弃的人,这让她受益终生。
   于是,在做学术研究的时候,她见细菌见的比人都多,连结婚证都是做实验的间隙去领的,在认同施校长的理想与其他同事一起参与到西湖大学筹建的时候,她不辞劳苦承担多个角色,随后带领西湖教育基金会左冲右突,一次次的突破也见证了基金会的发展和成长。
   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上,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认为,应该在大湾区建设一所像西湖大学的研究型高校,刘旻昊觉得挺好。这也正是施一公校长的愿望,他曾经说过,我相信只要西湖大学这条路走下去,中国大地上一定会有一批和西湖一样的大学,为了同样的目标,和公立大学一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努力。
   如今,刘旻昊每当想到自己的女儿,就会想到西湖教育基金会,一想到基金会,就会想起自己的女儿。当这样的一个生命体诞生在身边,看着她一天天的长大,公益做教育的心境又不同了。
   十年、二十年之后,西湖大学将作为一所世界瞩目的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十年、二十年之后,以西湖大学为范本,将可能出现更多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了包括旻昊女儿在内的中国孩子提供世界级的教育,这也是包括施一公和她在内这些人留给所有孩子们未来的礼物。
   这很像施一公校长经常说的大我和小我,无疑也是西湖教育基金会的使命!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