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乔锦洪老先生在为学生亲自示范留青竹刻雕刻方法。(乔青云/摄)
用平口铲底刀将扇骨物象外多余的青筠铲去,轻轻地一刀下去,正好铲到竹肌,既不能吃肉,又要将竹筠铲干净,要一刀紧挨着一刀铲,铲出的底面要平整。 上周三,天一中学社团课上,无锡留青竹刻第三代传人乔锦洪正在给国际部学生示范留青竹刻的雕刻方法。上周,天一国际部把国家级非遗项目 留青竹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琴引入社团课程。记者统计发现,该校国际部共开设22门社团课程,其中传统文化课程有6门。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信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古琴独特的见解,我参加天一古韵社是想探究古琴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奥秘。 国际部高一(3)班学生林宇欣告诉记者,从小学习古筝的她,对古琴充满好奇。 社团活动只开展了两周,不过小小的教室里凝聚了天一人的心,也唤醒了我身为华夏儿女内心深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求。 虽然刚入学不久,但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未来在国外推广非遗文化,林宇欣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在学习古琴之前,我感觉它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是学习之后,我会希望,它未来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能够被发扬光大。 在留青竹刻社团活动的教室里,20多位学生跟着乔锦洪老先生仔细学习,认真地铲着手中的竹片。社团成员、国际部高一(3)班的黄君怡说, 留青竹刻艺术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主动去继承和传承这种文化,使之能够经得起时代的巨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扬帆远航。
开齐开足国家必修课程,植入中国基因
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天一中学新学期开设的非遗课程只是丰富课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天一中学始终牢牢抓住课堂这一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开设形式多样的课程,着力培养具有民族情怀、世界视野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天一中学国际部开设的美国大学先修课程有微积分、计算机、心理学等19门。学校党委书记冯朴称, 开设这些国际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习得科学知识,比这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植入中国基因。 学校根据国家和省市普通高中课程及学分规定,开齐开足国家必修课程,其中人文类课程包括政治、历史、地理、语文, 我们有责任传承民族文化和维护国家意志。 学校国际部主任陶波教授政治课,她翻开自己的政治课本告诉记者,平时给学生上课时,她会采用模块对比教学, 在讲到大国经济、国际形势等问题时,我会把不同国家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学生对祖国有强烈的认同感。
扎实的教育引导在国际部学生身上多有体现。2013届毕业生小丁目前在美国读书,前段时间电影《战狼2》热播,他第一时间看了这部电影。 当时就看哭了,在国外看到这部片子爱国之情更加浓郁。第二天我还买了票请同宿舍的外国同学一起去看。
喜欢本民族文化,包容世界各民族文化
走进国际部的大楼,记者看到每一间办公室门口都贴着火红的春联。陶波介绍,这是欢度春节时,她和学生一起贴上去的。每逢传统佳节,如春节、端午节等,国际部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高三时,还会开设烹饪、园艺、国学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成型,这一阶段学校、老师怎样培养学生至关重要。 德之不厚,行之不远 ,天一中学始终把 扶正德行 放在首要位置。德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天一中学在润物细无声中坚持做到让学生喜欢本民族文化,包容世界各民族文化。天一中学国际部2012届毕业生乔天的经历就印证了这一点,在美国读书期间,他一直致力于传播和介绍中国文化。乔天在卫斯理安大学创办了 中国文化社团 , 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除了习得学科知识外,我们的价值更应该体现在是让外国友人了解真正的中国。 每年中秋、元旦、春节,他们都会举办文艺晚会,制作中国传统食物,每次活动都有三五百人参加。在杜克大学读研期间,乔天更有针对性地组织了中国武术社团, 因为杜克是体育名校,所以不少外国同学都会加入进来。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这个社团不只是中国学生自己的活动社团,而是能让外国学生也主动加入进来,结果非常好。 对此,冯朴说,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清晰地认知。在体验了具体的传统文化课程后,能够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华,在此基础之上产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拥有文化自信。这样等到学生出国以后,他自然会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