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
中国文化报驻河南记者 陈关超
近日,河南省积极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机遇,做好河南段规划工作。重点突出河南特色,弘扬中华文明和中原文化,从立足“三好”(保护好、传承好和利用好)的角度探索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的“河南模式”,打造文化带、生态带和旅游带的“三带”发展格局,着眼资源、部门和区域“三统筹”,创新运河发展协调机制。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说,大运河河南段是隋唐大运河主要的节点,隋唐时期大运河最辉煌的部分都在河南,有力地支撑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保护利用好大运河,很好地切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整合各地资源,对于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改善当地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河南省大运河沿线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利用。滑县与浚县分别建立了大运河保护利用会商协作机制,强化了河务、水利、住建、乡镇、土地、公安、文物、旅游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滑县以运河遗产为中心,依托对古城墙、商贸古街、创意产业中心等有效利用,建设集大运河、道口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观光、娱乐、休闲、饮食等文化产业于一体的运河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
为了做好保护利用大运河这篇大文章,河南将重点梳理好历史文脉,传承文化,讲好故事,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要处理好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关系、近期与长远的关系、重点和系统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设计,坚持“工程化、项目化、可落地”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工程核心,强化特色,打造灵魂、品牌工程。
田凯认为,要立体打造,通过考古发掘追溯隋唐及其他历史时期的大运河文化遗址遗存,串联古今;要强化特色,提升品质,将文化、水脉、森林、运河等要素相结合;要始终把文物保护作为关键;要统筹协调,整体规划,协调好文物保护与居民生活的关系。在注意文物本体保护的同时也要注意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更好的人文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对战国、隋唐等历史时期的大运河遗迹进行勘探和研究,并做好大运河遗址遗存的保护和展示工作,让群众能够更直观清楚地了解大运河文化。
据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其中属于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和永济渠的有9个遗产区,河南占7个,分别是洛阳回洛仓遗址、含嘉仓遗址、通济渠郑州段、商丘南关段、夏邑段、卫河(永济渠)滑县浚县段和浚县黎阳仓遗址,涉及郑州、洛阳、安阳、鹤壁、商丘和滑县等市县,涵盖了河道、码头、河堤等完整的遗产类型,见证了大运河从开凿、发展到繁荣、没落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特别是发现的3座大型皇家粮仓遗址,排列有序,规模宏大,有力印证了隋唐大运河保障重大军事行动和经济开拓的重要功能。
如何更好地保护好、传承好大运河作为活态世界文化遗产内在的文化价值,利用和放大世界运河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河南省发改委、河南省文物局高度重视。田凯表示,不久前,他们深入沿线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资源调查、文献搜集、规划论证,将建立起大运河资源库,积极与旅游生态等部门结合,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运河、经济运河、生态运河。
2017年9月27日,为了保护《大运河》、《卫河古道》、《黄卫古道》、《跃进渠》等安阳市及各县风景名胜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师、河南省著名商标持有人池建周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递交了第32类《跃进渠》,第39类《跃进渠》,第33类《跃进渠》、《卫河古道》、《黄卫古道》,第6类2件《大运河》等7件商标注册申请书。
11月7日,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向池建周发送了商标申请/注册号(第26640501、26640502、26640503、26640504、6640505、26640506、26640509号)《大运河》、《卫河古道》、《黄卫古道》、《跃进渠》受理通知书。
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刘海清、李渭东题写《大运河》墨宝。
按照国际分类,《大运河》商标在第6类,核定使用商品:青铜制艺术品、普通金属塑像、普通金属艺术品、普通金属制半身塑像、普通金属小雕像、普通金属小塑像、金属标志牌、金属锁、保险柜、金属食品柜。
颛顼帝喾二帝(塑像)由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工艺美术师池建周开发,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专利;该像以颛顼帝喾半身像为主体,背靠大山(鲋鰅山),面向大河(黄河),侧倚林木,体现“山高人为峰”的造型理念和“依山面水,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寓意“江山永固,血脉永存”。
该像造型古朴大气,诠释出颛顼帝喾二帝开启华夏文明,受尊人文始祖的意蕴,是目前纪念颛顼帝喾二帝的扛鼎之作,是祭拜颛顼帝喾二帝大典的标志性礼品和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