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近日召开的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推进会透露,各级教育部门积极做好返校复学和户口登记等工作,截至8月底,共帮助11821名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返校复学;各级公安部门为125377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办理户口登记,批评教育失职父母90822人,治安管理处罚282人。
以上数据表明,精准帮助留守儿童大有可为。11821名失学辍学农村留守儿童能返校复学,这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专项行动成效。今年9月初,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要坚持依法控辍,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问题,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这一《通知》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明确建立控辍保学的长效机制。
建立让失学辍学儿童返校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发挥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平台的作用,及时掌握每位适龄儿童的求学状态,包括有的学生从农村学校转出,说是要到城镇学校求学,可却没有入学,以及有的学生从城市返乡,可并没有到农村学校学习。在现代信息社会,掌握学生的学籍变动、求学情况并不难,关键在于各地教育部门、学校要负责任地记录学生的学籍情况和求学情况,不能学生不在校,却编造在校读书的虚假信息。
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导致孩子失学辍学的原因,建立完善的保障学生义务教育的机制,否则,即便通过专门做工作,说服家长,把孩子劝回校园,但还是很难持续。总体看来,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保障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但此前之所以有的地方政府对失学辍学问题不够重视,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地方政府发展教育存在政绩导向,而目前发展基础教育的政绩,是升学率,而学生辍学非但不影响升学率,反而可能提高升学率,因此,成绩较差的学生从学校流失、辍学后,学校、老师没有积极性去劝返,而是以他(她)到外地读书为理由交差。
其次,功利教育观念在一些地区滋生,甚至有的教师,在和家长交流沟通时,对成绩较差的同学,不是要求无论怎样都要读完书,而会有意无意告诉家长这一成绩今后考不上普高,也进不了好大学,读书意义不是很大之类,这让有的家长对孩子求学更不重视,加之乡村的学校再被撤掉,有的就直接让孩子不再读书了。
另外,虽然我国针对人口流动情况,也在完善随迁子女城市入学机制,可是,有的城市,对随迁子女入学还设置较高的门槛,流出地政府和流入地政府究竟谁来保障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责任并不清晰,家长想把孩子带在身边求学,可政策不允许,只有让孩子回家,如果乡村学校不重视关心每一位学生,当学生觉得上学没意义、没前途,学校、家长都不管时,就会有部分留守儿童辍学,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流浪。
地方政府不重视学生辍学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重视,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要求完善控辍保学督导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考核体系,作为对地方政府及其主要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但这在多大程度能扭转地方政府的政绩观,还有待观察,而且流入地和流出地政府都可能把保障义务教育责任推给对方。
我国解决包括留守儿童在内的适龄孩子的义务教育求学问题,应该确立人在哪里,当地政府就要保障其入学的基本原则,以及与之对应的学籍在哪里,经费就拨到哪里,经费随学籍走的经费保障机制。这就让保障义务教育,形成一个没有缝隙的完整体系,也可最终实现让所有孩子可随父母生活,在父母工作地求学,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求学和发展问题。(艾萍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