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观察 >> 13万元重罚,给盲目放生敲响警钟

总体规划,绘就“新北京”

朱竞若 此次出台的北京市新总规,其规划的权威性和战略引领、对建设和管理的刚性约束、执行的监督考核问责都可圈可点,对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将产生多方面的示范意义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首先取决于一个城市的规划。首都北京经过6次规划、几十年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积累了不少深层矛盾和大城市病的烦恼。正因如此,描绘北京未来20年蓝图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9月27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下发后,迅速成为舆论热点。
对今天的首都来说,规划意义非凡,权威性至关重要。不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提高城市发展水平和民生保障服务水平,还是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问题,都需要城市总体规划来实现纲举目张。与前几次规划不同,这次第七版北京总规的制定,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下完成的,经中央政治局审议,北京市委为贯彻中央意见,先后开了两次全会。正如95岁的吴良镛院士所说,北京总体规划是首都的规划,是国家的规划。首都规划属于中央事权,成为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
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到规划之中,使北京新总规的制定,发生了深刻变化。首先,实现多规合一,体现规划理念之变。过去,规划政出多门,国土、交通、水务、园林等部门各有各的规划,市级、区级、镇村也各有各的规划,政出多门、各项规划相互掣肘的现象,并不鲜见;执行中各自为政,最后各图叠加,互不咬合、甚至面目全非,也成为常态。此次北京下决心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统筹各级各项规划,实现底图叠合、指标统合、政策整合,划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形成了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其次,突出减量发展、绿色发展,体现发展理念之变。以增量解难题,这个思路沿用多年。一位老规划说,很多年来,每当发展中遇到问题,我们常常用突破规划来寻找解决方案,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城市上规模、铺摊子,成为很多地方共性的问题,北京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摊大饼的问题。此次规划中,以刚性指标,明确了首都人口和建筑规模双控制的目标,在现在的基础上,逐年压缩城乡建设用地,减少总量将达100平方公里左右,体现了率先实现城市发展转型的决心和魄力。同时,对治理大城市病作出了系统安排,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此外,新总规还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老城保护与复兴,历史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在新总规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曾多次参与制定北京规划的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认为,这次规划老城保护着墨最多,篇幅最长。其实,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命体,不断新陈代谢、吐故纳新,不断结构调整、空间优化,自身才能保持旺盛持久的生命力。新总规视野开阔,保护严格,很好地体现了对城市生命体的尊重,凸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之变。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在制定,更在执行。因此,此次北京新总规单列章节,建立实施监督考核问责制度,实行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考核机制;健全信息公开,总规、详规都将放在阳光下,实施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了切实的制度保障。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此次出台的北京市新总规,其规划的权威性和战略引领、对建设和管理的刚性约束、执行的监督考核问责都可圈可点,对我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也将产生多方面的示范意义。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