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流动老人将近1800万,其中专门进城帮助子女照看孩子的老人比例高达43%。这一日益庞大的社会群体应当获得更多关注。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叶落归根的传统,即使是在外获得再大的成就,绝大多数人依旧愿意在家乡终老。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为了养老,或为了替子女照看孩子,跟随子女远走天涯,暂时漂在新的城市。这种临时居住的老人,或由留守老人变成了新分居,或因客居他乡不适应新环境,生活上、感情上都造成了诸多不适应。
对于很多老人来说,他们在城市生活,如同生活在一个人为隔绝的孤岛上,虽然衣食无忧,但在城市里却没有朋友,没有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语言交流存在障碍,精神上很空虚,很多老人都有一种回到乡下生活的冲动。如何帮助这些老年人融入城市生活,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关注老漂族,就是关注每个人的将来。对于子女来讲,要多体谅老人、理解老人,多站在老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自己带孩子,实在需要父母带,就要多沟通、多理解。更重要的是,子女要帮助人地两生的老人尽可能地融入城市生活。当然,老漂族自身也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多学习、多锻炼,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老漂族的存在,既是社会发展带来的结果,也折射出某些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还不够。所谓社会发展问题,即因人口流动带来了老漂族;所谓某些公共服务发展水平还不够,是指由于财力有限,服务跟不上,或政策滞后,老漂族没有被纳入流入地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制度性的关怀还不够。因此,解决老漂族问题,各地政府应多些制度温情,在养老服务、医疗保险等方面为老漂族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为那些不得不跟着孩子异地居住、养老的老人提供更多的保障措施,让他们在异地心里觉得踏实,能够活得有所坚持、心神安定、有归属感。此外,还应鼓励社会组织为老漂族提供服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老漂族解解闷,为他们融入城市提供一份帮助。
如果有一天,社会和子女们能够让天下父母在城市里找到家的归属感,由此实现老有所乐,就不仅能让老漂族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也能够让年轻人安心地在城市创业就业。
作者:宛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