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3月10日讯(记者 武文惠 通讯员 王兴)3月9日,泰安市文广新局考察团莅临高新区清平小学,实地考察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清平小学,并对该校校园文化建设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开展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潍坊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由庆、高新区文化局局长丁斌、教育局副局长路吉民等陪同调研。
呕心沥血打造教育基地 多措并举普及非遗传承
据悉,清平小学是潍坊市2012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该基地由潍坊高新区管委会投资4745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20420平方米,是一所六年制国办学校,拥有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52名,教职工52人,也是潍坊市政府十大惠民工程之一,并于2013年获批首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自成立以来,清平小学通过加快场馆、展厅设施建设、整合潍坊市优秀民间舞蹈项目、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特色课程、参与重大节会展演等措施,着力打造带动高新区、辐射周边的非遗项目传承与保护品牌,力推非遗传承保护普及全校,取得了不俗成效。
清平小学为了将民间舞蹈传承保护下来,特聘请省、市级传承人作为项目的辅导老师,将民间舞蹈训练室作为项目传习场所,让民间舞蹈课程化,并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由传承人和在校老师结合教材向学生进行面对面授课,实现“以大带小”,现已编写印刷《双鞭花棍》校本教材2000本。目前,全校900名在校师生已全部掌握民间舞蹈“双鞭花棍”的舞蹈技艺,并开始推进清平学子“民间艺术1+1”工程,即每位学生必须学会“双鞭花棍”和另一项民间舞蹈传承项目。
自主创新“三打”模式 “水泡倒墙”全员传承
在考察过程中,泰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徐涛一行人在观看学校的“阳光大课间”后,对学校的“三操”结构表示赞赏。“三操”是指全国第七套、“七彩阳光”广播体操、学校自编韵律操和双鞭花棍操。其中,清平小学不断创新,采用新歌曲来变换学生自编韵律操和双鞭花棍操的花样。武际金介绍说,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系列化,课程形式多样化,课程评价规范化。此外,学校还实施了非遗项目阶梯推进策略,即按照低、中、高不同年级段进行课程规划,低年级“学打”、中年级“研打”、高年级“创打”,打造出清平特色课程。徐涛对学校花辊传承课程化、亲子化、生活化的做法非常赞赏,对花棍操“学打”、“研打”、“创打”推进模式极感兴趣,称赞学校创造了一个全员传承的新模式。
令考察团眼前一亮的还有学校的“潍坊民间艺术特色长廊”。在这里,有象征着中华文明和学校家校合育项目的“亲子风筝长龙”,有喷绘着杨家埠木板年画、高密扑灰年画、剪纸、泥塑及嵌银漆器等百叶窗帘,有潍坊各种民间艺术传承项目的简介,有栩栩如生的各式各样风筝,这里嫣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潍坊传统艺术文化展厅。据了解,学校此举是为了将非遗传承项目、本土化民间艺术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上墙、入眼,用“水泡倒墙”的浸润方式最终达到“入心”,还通过“小手拉大手”亲子做花棍、学花棍方式将家长也捆绑进非遗项目传承发扬队伍中来。
架构清平根基文化 打造“道德文明高地”
位于该校实验楼的一楼的“民间舞蹈艺术长廊”,集中展示了月宫图、百鸟朝凤、荷花秧歌、闹海、阴阳鼓、双鞭花棍等潍坊市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包含项目丰富多彩。记者发现在“双鞭花棍”展厅主要是针对市级民间舞蹈“双鞭花棍”服装、道具、制度、流程、历史资料、证书等进行了集中展示,内容详实而完整。此外,三个以青苹果为底色的民间舞蹈传承教室均配备了种类繁多的项目专用服装、舞蹈把杆、木地板、镜子、橱子、音响、白板等教学设备,让人目不暇接。徐涛跟周围的人指出,作为建成没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清平小学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殊为不易,难能可贵,值得学习。
泰安考察团还考察了学校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清德楼”与“清文楼”文化设计,对以中华经典传统文化三大支撑点“儒”、“释”、“道”所构成的清平学校根基文化架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对学校创建的“全纳教育大爱空间”、“舍得教育智慧空间”、“孝道教育德基空间”、“亲子教育家校空间”、“自我教育承诺空间”、“实践教育展示空间”等特色课程空间甚为赞叹。武际金谈到打算在新操场建成后,将学校民间艺术层和操场对社区开放,真正打通学校与社区文化艺术壁垒,让学校成为社区文化的参与者、引领者。徐涛与其他与会者闻此,一致认为:清平小学这不仅仅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更是在打造一个社区里的“道德文明高地”,必将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