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滨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涵盖全区9个板块的25个“非遗”项目(其中省级2个,市级23个)、近50件展品对公众开放。区领导陈锡伦、蒋群联、程红、谢建农出席开馆仪式。
作为全市首个区级非遗展示馆,该馆位于区文体活动中心负一楼,展陈面积达650平方米,分为习俗展区、风情展区、技艺展区等“一厅四展区”,采用魔法玻璃门等先进技术,通过实物、图片、音视频及现场表演等方式,展示了吴歌、锡绣、渔舟剑桨等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24个项目由滨湖区申报,1个项目属地在滨湖区。同时,即日起该馆将全年免费对市民及游客开放。
非遗展示馆的序厅着重展现滨湖非遗风格定位,营造展馆“活”民俗文化情境,综合介绍滨湖的民俗历史以及非遗分布;习俗展区以太湖渔俗为核心,展现民间生活习俗及风情类非遗项目,突出非遗在民众生活中的情趣;风情展区以吴歌、无锡评曲为核心展项,同时展示马灯舞、龙舞、凤舞等演艺形式,凸显非遗的艺术源泉价值;技艺展区以蓝印花布制作技艺为核心,展示惠山泥人、无锡剪纸、内画、无锡精微绣、留青竹刻等工艺技术细节和活态;品味展区以惠泉黄酒为核心展项,展示惠泉黄酒酿造、无锡素食、灵山素饼、太湖船菜、无锡毫茶、太湖翠竹制作技艺等。
开馆当日,“非遗”传承人冯钻荪等现场展示了他们的作品,引发不少市民的“哄抢”。“看到有这么多人喜欢我们的作品感觉特别高兴。自此,我们也多了一个阵地。”竹刻传人金卓雅告诉记者,竹刻在无锡是比较小众的,爱好者们多在固定的雅集、协会、微信群里活动。作品的交流,也属于私人收藏比较多。“现在有这样一个展示平台,对于竹刻的推广也是大有裨益。”
“将这些项目集中起来列馆展示,也是滨湖区收藏、研究、展示、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直以来,滨湖区就积极探索非遗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去年,更是投资150万,把建设区非遗展示馆作为全区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全力推动,旨在更好地传承、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建文化示范区、打造文化特色区。“滨湖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和民俗文化。”该负责人认为,滨湖位于太湖之滨、运河之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中以吴歌、渔舟剑桨、蓝印花布等为代表的民间曲艺、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等构成了辖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展示馆的开放,将为滨湖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成为最美湖湾新城建设中的一张文化新名片。“下一步将在一些民俗活动,如庙会等积极安排非遗项目参演,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一些工业产品,如黄酒、素饼等申报非遗项目,以此来提升和扩大知名度和销量。再次,就是积极寻找和培养传承人,组织相关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到项目当中去。”该负责人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