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生态 >> 环境保护 >> 46城市将率先强制垃圾分类,中国垃圾分类路在何方?

媒体调查垃圾分类:宣传不到位,市民缺乏相关认知

2_副本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明确: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其实,一直以来,国家在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然而从实践来看,这项工作进展缓慢。是什么原因导致生活垃圾分类难推动?其中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法制日报》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推行数年,但时至今日,效果尚不明显。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市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缺乏明确认识,这也成为此项工作难推进的一大原因。
家庭生活垃圾基本未分类
北京市朝阳区一所高校校门附近,是一排快递收发站,高校学生和附近住户在这里排起长队收发快件。快递站不远处的小吃摊也围着不少人。
收发快递、吃饭,生活当中重要的两件事让这所高校校门附近人员聚集。随之而来的,是随时出现的快递包装垃圾和餐饮垃圾。
负责清扫这一区域的环卫工人指着小吃摊附近的两个大型垃圾桶告诉记者,学生和市民将快递包装垃圾和餐饮垃圾扔到这两个桶里,都是混在一起扔,没有分类一说。
我们也不会细致分类,直接将垃圾装到车上拉走。这位环卫工人说,后续垃圾站怎么处理,我们也不知道。
在这所高校附近的居民小区内,每幢居民楼前都并排放着至少3个蓝色大型垃圾桶,桶身没有区别性的标志。
不时有居民将垃圾袋扔进桶内,记者观察发现,这些居民很少分类扔垃圾,基本上是随意一扔。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我家的垃圾没什么特别的,都是些生活垃圾。如果说分类的话,就是把塑料瓶、塑料罐之类的单独攒起来卖掉,楼里其他住户也都是这么做的。除此之外,其他垃圾就是放到一起扔到楼下的垃圾桶中。
还有居民说,我们家的垃圾基本没做过分类,都是装在一起扔掉就行了,也没想过去分类,我觉得家庭的生活垃圾没必要分类啊。不过,我比较注意一点,我不会随意扔废旧电池,因为废电池如果处理不好会污染土壤和水质。我觉得垃圾站的工作人员不会这么仔细地将电池挑出来,所以我都把废旧电池留着,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现在家里已经有一堆了。
垃圾站分类只挑能卖钱的
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被运到垃圾站后,是否还有分类过程?
在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附近的一个小型垃圾站,记者看到,在这个小型垃圾站外停着大大小小十多辆垃圾车,有垃圾车上的垃圾还没来得及卸下来,垃圾站内的一 个角落堆满了塑料瓶,另一个角落堆放着废弃纸壳,场地中间有不少没拆包的垃圾,几名工作人员在散落的垃圾里挑拣。
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垃圾里的塑料瓶和硬纸壳挑拣出来单独分类,其他的垃圾直接打包运走。这些垃圾来自附近的居民区、学校和街道,我们做的分类也就是把塑料瓶和纸壳子挑出来,这两种可以单独卖钱,其余的垃圾都统一运到通州的电厂,焚烧发电。
对于垃圾分类,我也不知道有什么专门规定,我们做这些分类就可以了,也没有人要求我们再做进一步的分类工作,我们也不清楚可再生、可回收再利用具体指哪些垃圾。这名工作人员说。
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垃圾运来时就是各种各样的垃圾混杂在一起,没有哪些是分好类别的。
多数居民不了解分类知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管是居民还是垃圾站工作人员,对生活垃圾分类这项工作并不了解。然而,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宣传普及相关知识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记者在居民小区采访时,有居民反映,社区没做过垃圾分类的宣传或者教育,他们并不清楚怎么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所以大家也不重视。
我们也知道垃圾里有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分类回收对环境和资源都有利,但是我们也不太懂哪些是能回收的,直觉上认为平时的垃圾里应该没什么可回收利用的。一位居民说。
现在,在一些居民小区里,生活垃圾分类其实是靠保洁员来完成,但有的高档社区明确规定保洁人员不得在垃圾桶里翻垃圾。我们有时去社区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有保洁员对我们说,如果翻垃圾被物业发现,经理抓到一次罚800元。环保志愿者熊爱清说,实际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在于宣传教育。
从去年开始,北京联合大学社会建设研究院教师唐莹莹和她的团队在北京市昌平区辛庄开展了一个联合环保小组实验。
在准备阶段,我们在这个村庄里举办了几十场宣传培训会,多的时候有一百多人,少的时候只有几个人来听,但是我们仍然给大家做认真仔细的宣传。唐莹莹说,志愿者会向大家包括环卫工人介绍如何分类,手把手教大家怎么分。我们还在村庄提倡禁塑,从源头上减少塑料的使用,提倡大家不用新的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制品,不用少用塑料制品。我们还向村庄的商户发放环保纸袋,通过约定的方式,禁止所有商户提供塑料袋,都使用环保纸袋。
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到位
为了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的情况,记者联系了北京市石景山区一家专业保洁单位的垃圾分类事业部经理赵岩。
赵岩负责石景山多个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他经常到社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居民们将他的工作形容为火柴。
火柴,顾名思义,照到哪里哪里亮,但是照不到的地方依然不亮,缺乏持续性。
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是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宣传教育,这是很有必要的。即便我们找再多的工人对生活垃圾进行分拣,工人的工作完成得再怎么出色,也不能一直干下去,必须要从源头分类。不过,现在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需要更多宣传教育。赵岩说。
赵岩从2014年就开始做生活垃圾分类宣传,他感觉到,绝大多数居民甚至包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对生活垃圾分类有兴趣。
大家都认为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生活习惯已经养成,一时难以改变,所以宣传的力度还应该加大,哪里有垃圾桶哪里就要有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赵岩说。
赵岩在北京很多地方都考察过,他注意到,固定垃圾桶的架子以及很多垃圾桶本身都写有垃圾分类的提示,但是居民关注度不够。
很多居民都认为只是更换了垃圾桶而已。赵岩说,现在很多人呼吁对生活垃圾分类进行立法,强制要求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但是如果宣传教育不到位,生活垃圾分类的普及度不够,立法的时机就谈不上足够成熟。即便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不清楚、不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人来说,也不便于处罚。
几年来,赵岩举办参与过很多次生活垃圾分类的宣讲活动。按照宣讲活动的规模,他把宣讲活动分为三类:小型(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中型(人数在100人以上)、大型(人数在200人以上)。
赵岩认为,小型宣讲活动的效果最好,接地气。通常在室内进行,结束之后还会有很多居民围着我们交流,还会提出建议。每一次小型活动至少有10%的人是特别关心生活垃圾分类的。
中型活动一般在小区内的花园、空地进行,有的居民就是路过顺便听听。人数虽然多,但是效果不如小型活动好。大型活动通常会有媒体参加,还会有相关的节目表演,交流少一些。相对而言,小型活动需要有室内场地,还要求可以播放PPT,会受到一定限制。赵岩说。
积分模式吸引居民参与
在强化宣传教育的同时,互联网也在生活垃圾分类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北京市2017年城市管理工作会上传出消息:今年北京市将创新垃圾分类收集管理模式,扩大垃圾分类覆盖范围,试点垃圾分类大小桶,实行干湿分离,并加快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的两网融合,设置回收小屋整合垃圾分类桶站和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功能,杜绝混装混运。
北京环卫集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了两网融合在社区垃圾分类推广中的实践与推广,其重点是垃圾智慧分类模式。
垃圾来源主要有三个,居民社区、办公区或商务区、学校。回收手段则包括固定设备设施、固定回收网点、上门回收人员。这名工作人员说。
以社区分类回收模式为例,居民可通过电话或微信进行用户注册,领取具有身份识别标识的二维码和北京蓝生态卡,建立生态账户。建立生态账户之后,居民在垃圾分类投放的同时还能进行积分兑换,可以兑换电商代金券、品牌商家折扣券、日用品等。
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举办了超过500场的活动。这名工作人员说,每个月我们还会到小区进行现场分类积分兑换礼品活动,同时宣传生活垃圾分类,为居民注册生态卡。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