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科技日报报道,随着技术和设备进步,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归国家,监测数据准确性在不断提高。日前,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与科技日报社联合召开的雾霾防治专家座谈会上,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说,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多的大气监测超级站,如江门超级站对广东空气监测、重污染预报和预防等起到了很好作用。
据公开资料,十二五以来,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单项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初步形成了满足常规监测业务需求的技术体系,发展了PM2.5、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在线监测技术,有效支撑了我国十二五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说,全国PM2.5监测网已建成,监测站在京津冀布局得更密集。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组分网,不仅测PM2.5浓度,还测到底有哪些成分?解释污染物是怎么产生的?这包括手工采样站、激光雷达站,通过航空平台看污染物在大气中怎么迁移,传输过程是什么样的。这是大尺度的实验,并非简单的实验室或理论模型计算的结果。
不久前曝出的多起弄虚作假事件,为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蒙上了阴影。对此,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说,地面站数据有被修改的可能性,但天上卫星实时传输的环境数据无法修改,可与地面站数据相互印证。目前,卫星环境遥感监测已在国内多领域应用。
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我国还建立系列雾霾预报预警模式,2013年开始推广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获得100%的区域重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75%以上区域内城市预报准确率。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说,十三五期间,将对1436个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网点进一步优化,更能客观反映空气质量情况;将建设16个空气背景站点、96个空气区域站点,建一些颗粒物组分站和光化学监测站点,通过超级站的建设更优化空气质量站点布设,更好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