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米宽的笔直挺进的乡村大道,产量颇丰的马铃薯,悠然弈棋的老者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甘沟乡大山深处的东山、静宁和前进村,在过去一年演绎了一场美丽蝶变,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这些变化的推动者,正是青海民族大学扶贫驻村工作队。
一年来,这里的每一个变化都让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燕武和所有民大人所惦念和牵挂。
静宁、东山、前进村三村相连,但三个村子地处浅山地区,山多资源少,地形地貌复杂,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来源少。因此,三村519户中,贫困户就有144户588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
今年种植的马铃薯产量怎么样?销路怎么样?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燕武耐心细致地问,自2015年10月青海民族大学的工作队在三个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作为帮扶单位的主要领导,赵燕武前后九次深入静宁、东山、前进三村调研,了解各村危房改造、土鸡养殖、农作物产量、家庭牧场等方面扶贫工作开展情况以及驻村工作组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老百姓种上工作组给我们的马铃薯优质种子,一亩地产量能达到五千斤左右。往年,我们从未存满的窖,今年存得满满的,但是销路不太好。前进村村党支部书记马福成说。
在销路的问题上,大家要集思广益,不能有坐、等、靠的思想,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统计好马铃薯的数量,想办法联系加工或收购企业,帮群众增收。了解到村民在马铃薯种植上愁销路,赵书记一再叮嘱工作队成员,尽快拿出办法帮助贫困户增收。
扶贫离不开项目,项目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主要举措。原来,作为帮扶单位,青海民族大学邀请专家多次对三个贫困村的土质、气象和水文等条件实地考察,并结合考察结果,购买了8.5万元的7万余斤优质马铃薯薯种,争取了2300斤优质苜蓿种子,分发给了三个村的贫困户和种植大户,目前,优质马铃薯种植喜获丰收,苜蓿产量倍增。同时还采购了5万余元的5000只土鸡鸡仔分发给了三个村的贫困户饲养,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
这条路,夏天只要一下雨,你就别想出门了,特别是我们岁数大的,根本就不敢走,怕摔倒了,平时出去还一脚深、一脚浅的呢!这回好了,路修到了家门口,出行方便多了。静宁村村民乔海青激动地说。工作队起初来到村里开展工作的时候,每天奔波走在这条泥土路上。
为了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青海民族大学多次与省交通厅等单位联系,协调加大投资力度,完成了东山村道路硬化24.88公里,静宁村道路硬化21.48公里,以及前进村所有剩下的断头路。
民大的领导和工作队做的工作太扎实了,一心想着老百姓,帮着老百姓。东山村党支部书记柴玉雄说。
青海民族大学党支部书记赵燕武说,未来的扶贫工作中,我们在坚持输血式扶贫的基础上,重点放在提升贫困户自身的造血功能上,引导贫困户利用能够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深度开发,继续做好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