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传承人 >> 韩月琴

陈祥利

传承人简介

个人简介

1979年1月—1982年期 学徒 1982年—1986年 打箔工序技术骨干 1986年—1999年任车间主任 1999年后任车间主任,并从事金箔技术研发工作任技术员 传承谱系   福州金箔手工技艺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色彩,是工艺美术的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勤劳者智慧的结晶,福州金箔又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独树一帜。   清末年,福州有十余家家庭打金箔私人作坊,三三两两各自为阵,其中有一家杨氏金箔坊其雇员、规模等也较其他打箔坊大些当时福州金箔由于社会、交通等原因,主要销往在闽台东南亚一带,其制作技艺及产品品质等,湛称上等,在东南亚一带,口碑极好,受到欢迎。   到了上世纪30年代末,福州人杨长成继承了其祖业杨氏金箔坊,由于当时社会的动荡,经济的萧条,扬氏传人们也是惨淡经营,好不容易维持到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包括杨氏在内的大小十余家金箔小作坊合并为两家金箔联社,即“联顺兴”“合兴隆”,继续经营金箔制作。1955年由上述“联顺兴”“合兴隆”经公私合营为人民银行旗下的国营企业福州金银工艺厂。在福州从事金箔工艺的这些艺人也同时并入福州金银工艺厂继续从事制作金箔。福州金箔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完全是这些金箔老艺人的造就的,因此,这些金箔艺人可以说是福州仍至国内的技艺精英。至1958年企业由银行下放,归属当时的市工艺美术特艺处管理。企业组建初期是由上述两家私人作坊30多人合并组成。这些金箔艺人身怀绝技,这些对金箔技艺具有影响并有代表性的艺人是:陈镜明、杨长成、苏建忠、阮宝益、陈大陞、陈毓楷、郭功珍、林柏官、陈国宝、陈其坤、高登清、王德钦等,在政府的关怀下,使得福州金箔手工技艺得以沿袭传承。

  30年代末,陈祥利的父亲陈其坤在杨氏"金箔坊"从事打箔工序。到了1955年由"联顺兴、合兴隆“合并改为福州金银工艺厂。父亲一生从事金箔工作,历尽沧桑,身怀绝技,技术精湛,在父亲的熏陶下,本人于1978年高中毕业,秉承父亲的事业进入福州金银工艺厂工作至今。经过父亲的悉心制导和自己刻苦努力下,对传统金箔工艺进一步深入专研,提出许多意见建议,改进并提高金箔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也带领、培养了一批学徒,将金箔的传统工艺传授于他们,让金箔技艺世代沿袭传承,发扬光大。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