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学艺术 >> 在时光里行走

在时光里行走

已是深秋,但阳光依然温暖。当那灿烂明亮的阳光从屋顶漫过来的时候,我正在背孜乡背孜街古村落的一处民宅。带着一份悠闲,一如这秋日里散漫的阳光。

民宅坐南朝北,土木框架结构,青瓦覆顶,传统的一进三建筑。临街是三间门面店铺,最右的一间是大门,大门为砖砌拱形,上方凸起的是刻有牡丹、寿桃等图案的砖雕。走进大门,是幽深的穿堂,直通后面的院落。院子不是很大,分左右厢房,正中是上房,主体建筑,相对于厢房明显的不同是地基高,建有五级台阶,高大气派,古朴,清幽。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虽然古宅历经风雨侵蚀,墙体多处开裂脱落,青瓦的缝隙里也不时地会拱出几株瓦松、杂草,甚至是树的幼苗,但置身这里,我还是不由地想起了陶渊明的诗句。吟诵着这美丽的诗句,我仿佛就看到了鸡鸣狗跳,看到了灶膛里升起的缕缕炊烟。是啊,千百年来,传统的村落不仅孕育了中国乡土文明,更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几多乡愁。



背孜乡地处鲁山西北边陲,与汝州接壤,自古为连接洛宛之要道。背孜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四面环山,荡泽河宛若《诗经》里少女甩落的一支水袖,多情地偎依着村庄,恬静,幽美。背孜村历史悠久,不远处的歇马关为古今要隘,战略要地,“王莽撵刘秀”在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传说,更为这里增添了不少的文化底蕴。如今,虽然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所包围,但老街两旁,依然排列着多处或青砖青瓦,或土墙青瓦的建筑。临街的大都是曾经的商贾店铺,多为四大扇门的传统建筑,门楣上的木格子均有浅度的木雕。屋顶有五脊六兽,门前有上马石、拴马石一声不响地静默,处处流露出古色古香的韵味。虽然,喧嚣繁华已成过往,但这些古老的建筑就像一位耄耋老人,苍老却依然健在,平和,亲切,质朴,让人心生敬意。



顺着街中的水泥路往西不远,一转弯,一座城楼忽地扑入眼帘。城楼建于清同治四年,即公元1839年,青砖拱顶,榆木大门,每扇门高一丈八尺,宽六尺,门洞内有砖砌小屋,供打更值守人员憩息。城门一为防御外来侵袭,二为防止水患,虽经风沐雨,但保存尚好,只是经过多次修缮,依稀能看到现代工艺的痕迹。由于交通改道,从此经过的人们日渐稀少,昔日繁华忙碌的城门不免显得有些荒凉。



城楼外,就是荡泽河,河水清澈,在明亮的阳光下缓缓流淌。一位农妇正坐在河边的青石上浣衣,一幅悠闲自得的样子。河边的麦田、菜地里,萝卜、白菜、菠菜和着麦苗竞相生长,在视线里蔓延着一片碧绿,刹那间,仿佛又让我回到了流年时光。

一座城楼,与一条河、一个村落相厮相守,不知道走过了多少的光阴。这一切,只能在斑驳的墙体和岁月的缝隙里去找寻,留下一声叹息。

离开古村,随行的县政协副主席邢春瑜说,看完古村落,一定要去九峰山,那里不仅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古树古寺和众多的传说,与小村一脉相承。



路是蜿蜒曲折的简易公路,水泥路面,却仅能容一辆车通行,忽高忽低穿行在山的半腰。路的尽头,是一个叫范家庄的自然村,芳草萋萋树木绵延的山腰里,掩映着几处高低错落有致的民居,大概有十来户人家。人不多,但房前屋后摆放的蜂箱却不少,一位老人告诉我,由于这里背靠九峰山,春夏秋三个季节鲜花不断,他们就家家户户养野蜂酿蜜。在这里,春有槐花蜜,夏有荆花蜜,秋有菊花蜜,质地纯正,尤以秋天的野菊花蜜为甚,不由地就让人心生羡意,恨不得立马尝尝。

小村的村头和村中,有两株虬枝盘错的黄连树,树木古老,树龄逾千年,刻满经年的沧桑,已被有关部门列入古树名录加以保护。古树裸露的树根如坚实的臂膀和凸起的胸肌,紧紧地贴着每一寸土地,仿佛要把身体与大地融在一起。



出村,踩着山间小路一直往上,峰回路转,一座座兀立的山峰显现眼前。无疑,这就是九峰山了。九峰山由九座高低不一的山峰组成,群山围拢的洼地名曰九女坑,据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一潭碧水,潭中常年有泉水喷涌。一日,天宫的九个仙女路经此地,看绿影婆娑,山花烂漫,水波潋滟,随宽衣入潭。正当她们击水嬉戏之时,突有一牛郎现身岸边,仙子大惊,躲闪不及,就化作了九座山峰。传说是美丽的,但也让人伤感,美丽的仙子从此成了莽莽青山,听起来总让人心生哀怨。

告别九峰山,转身继续向上,很快,我们就隐没在杂木树丛。山的上面,还有楚长城,有大寨,有乌鸦洞,有曾于明代重修的祖师庙……这些或现存的,或过往的,都是一种诱惑,诱惑着我,还有和我一样的人们不断地向上攀登,赴一场与自然、时空的心灵之约!

 

                              ( 特约记者 李人庆)

                               17703907469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