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泽州财政双管齐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昆明沙朗民族实验学校成全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

学生正学习扎染制作工艺。

孩子们正学习包包子。

扎染、刺绣、霸王鞭……这些白族文化遗产,通过教学或兴趣班的方式,由五华区沙朗民族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沙朗民族学校)的老师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卷上、染色、拆线、缝制,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一幅幅色彩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扎染布料便出炉了……沙朗民族学校的扎染教室内,学生们几个一桌,学习扎染各个工艺流程。

对于沙朗民族学校新入学的学生来说,扎染一词也显得有点陌生。一些学生只是在电视或爷爷奶奶的口中听说过扎染,知道这种民间染色方法,而更多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扎染是白族民间传统艺术,沙朗的扎染面临难以传承的风险。沙朗民族实验学校校长李雄伟介绍,虽然是当地白族的一种传统工艺,但沙朗扎染技术也只有老一辈的人才掌握,而要培养一个扎染传承人是很费力的一件事,而且很少有年轻人主动去学习这些老一辈的技艺。

如何将沙朗的白族扎染文化遗产延续下去?学校的教学也许是一种的选择。李友伟介绍,只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扎染文化,便能从中挑选出一批合格的传承人。目前,经过几个学期的学习,沙朗民族学校高年级的很多学生已经能独立制作扎染。扎染兴趣班里,一位正在给织物染色的学生介绍说:“将织物根据自己的喜好扎紧,然后染色,看到一块块白色的棉纱布在自己手中变成风格不同、色彩各异的漂亮花布,这是民族文化的魅力。”

除扎染外,沙朗民族学校还将刺绣、霸王鞭、民族歌舞等作为学校的重点学习和传承项目。同时,学校还设立了一年一度的白族山歌节,让学生们在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对其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宿感。

近年来,以“文化立校,文化育人”为建校准则的沙朗民族实验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6月,学校承办了云南省2015“流动博物馆·非遗传承进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被命名为昆明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

昆明日报?记者蔡晓磊 实习生周泰然摄影报道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