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泽州财政双管齐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民进中央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延续中华文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历史悠久,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上,却普遍遇到传承后继乏人等诸多现实问题。

现在全国有87万项非遗产品目录,一方面看起来数量很多,但是另一方面,有很多传承人在不断离世,传承人一旦没了,很多非遗就没有了。北京市的调查显示,非遗传承人的平均年龄大约65岁,这些人的保护、非遗的抢救和传承,的确是个大课题。 日前,在由民进中央主办的 非遗传承与保护研讨会 上,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这样感慨。

无独有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在文化部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到今年8月,全国已有250多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相继去世,给非遗保护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形势严峻。

做风筝?还不如去开出租

在民进中央组织召开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专题研讨会上,不仅非遗保护方面的专家和学者到场,非遗传承人也来了不少。会议一开始,传承人们就 大倒苦水 。

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我自己在经济上是没问题的,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退休金,国家再补助一点就够生活的了,关键是徒弟怎么带?没有工资、不提供住处,谁愿意跟我这老头整天扎花? 国家级北京绢花传承人、家族第五代传人金铁铃目前只有女儿一个徒弟,而女儿也并非全职搞这个。对于非遗传承项目后继乏人,金铁铃有着切身的感受。

平阳麻笺是采用古老技艺纯手工制作的,但是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张纸要经过12道工序。 平阳麻笺传承人梁虎说, 现在,在推广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即使我们出高工资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他们不愿意受这份苦。我们社里由我培养出来的最年轻的工人已经50多岁了,社里工人平均年龄在65岁以上,传承问题令我们非常着急。

金马派风筝传承人吕铁智因为从小喜欢风筝,1995年辞职在家专门做风筝,但20年下来,他却感慨以此为生实在很难。 现在靠非遗为生的人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有一份工作,作为业余爱好来做。我师父有一儿一女,他们都没有学这个。师父的儿子说,干了半天又刮竹子又画画,还不如开一天出租车挣钱呢,养活不了自己还做这个干吗?

最根本是要保护传承人

目前我国很多非遗技艺都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一旦后继人才跟不上,传承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一定要建立一套详细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让年轻人能踏踏实实地去学技术传承,来破解人才瓶颈。 梁虎表示。

没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落地到接班人的问题上,有人才有传承。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副馆长王敏直言, 对于最民间草根的文化,我们保护力度应该是最大的,要给予这些项目的传承人以适当的补贴,也许一笔很少的资助就能成就一个非遗的项目。

国家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锡诚则进一步提出,对非遗及其传承人应该实行分类保护。

传承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乡土社会中传承的,另一类是在市民社会中传承的。现在对后一类的关注比较多,而对乡土社会的非遗及其传承人的保护缺乏足够的关注;对与物质文化关系密切的非遗关注较多,而对具有意识形态特点的非遗关注很少。实行分类保护,已经迫不及待。 刘锡诚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