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学艺术 >> 山里的细妹子

飘逝的红纱巾:诗界追思李小雨

  近日,中国诗歌学会在京举办“飘逝的红纱巾——诗人李小雨追思会”。李小雨的同事、众多诗友和家人与会,共同追忆了诗人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寄托哀思,表达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李小雨为中国百年新诗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作为编辑,她在《诗刊》工作的38年中,专注忘我,兢兢业业,发现并培养了一大批有才华、有潜力的作者,直接推动促进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诗的繁荣和发展。她参与发起成立了中国诗歌学会,20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开展工作,付出的辛劳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作为诗人,她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这是重要的精神遗产。她创作的《海南情思》等优秀作品,表达了对生活的无限憧憬,体现了诗人的人格力量、道德力量。小雨飘逝而过,但她已经润泽了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生灵万物。

  中国诗歌学会荣誉会长、著名诗歌评论家张同吾认为,李小雨作为诗人才华卓绝,有极其敏锐、细密而又精到的艺术感觉,她所营造的意象符号新颖鲜活,包蕴着美妙的情思和丰盈的内涵,有时像春风流云般清新柔曼,有时像五彩虹霓般美轮美奂,有时像宏阔的气象样高远,有时像奔涌的江河惊涛拍岸。她的《长城随想》《大长江》等作品无人能出其右。

  《诗刊》副主编、诗人李少君表示,李小雨几十年来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编辑工作中,推出了谢湘南、郑小琼等一批“打工诗人”以及众多青年诗人。她从不突出自己的成绩和荣誉,默默无闻地一心扑在工作上,为《诗刊》的成长和新诗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学评论家朱先树表示,李小雨生活低调、作风淳朴,对待朋友有爱心;对工作有见地,不随大流,发现了很多好诗和人才。“打工诗人”这个群体没有李小雨的推动,就很难发展。

  诗人、《华夏诗报》执行主编峭岩说,小雨逝世后《华夏诗报》出了专刊纪念,这与她对中国诗歌发展的贡献是对等的。她创作的《盐》《红纱巾》《最后一分钟》等一系列作品,以小见大,意境升华恰如其分,除创作实践外,她做了大量推动中国诗学建设的工作,对中国新诗发展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诗坛的地位没有争议。文学评论家唐晓渡则表示,小雨的《海南情思》《绿色的月光》等对中国新诗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她细心编辑稿件,精心谋划工作,将《诗刊》重新从内部照亮。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人曾凡华认为,小雨对人生、对朋友爱憎分明,为人坦诚,对家国无限挂怀、对大自然充满爱恋。小雨是为诗而生,为诗而献身的。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人程步涛最后说,生命短暂,诗歌永恒,追思对我们生者来说,是又一个崭新的开始。小雨质朴率真的性格、高洁的人品、执著笃行的敬业精神和她作品中所表现的崇高情怀和道德理想,将感召一代又一代中国诗人为中国文学发展努力奋斗。

  会上,一些诗人朗诵了自己所写的悼念小雨的诗作,与会者还拿到了由中国诗歌学会主编的《悼念与追思诗人李小雨》纪念集和一本刚刚出版的《李小雨诗选》。(耿伟)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