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十里那个干沟沟九十九道坎儿
庄农人呀么脸朝黄土背朝天儿……
这沙哑苍凉的秦腔,是钟家岔村窦老汉唱的。调儿是老调儿,词儿是自编的。唱的是他的村子,也是他的日子。
吴文俭打从省城来到钟家岔,结识了窦老汉,听到了他唱秦腔。
听到了,忘不了。想起来,就心疼。
钟家岔位于甘肃会宁县甘沟驿镇东北,除了黄土,还是黄土。间或有一两枝高杆杆上的红花,在黄尘中不屈地绽放,像村民被烈日烤熟的脸。当地人管这花叫求雨花。为啥?因为张开的叶片上有七个尖尖。它为俺们求雨哩,急得多出俩指头!
这里,沟多水少,被称为干沟。明正统五年设了驿站,遂名干沟驿。后来,百姓为求苦尽甜来,改称甘沟驿。
窦老汉对老吴说,名儿改了,甘没来。庄农人一年到头难吃上白馍馍。住的更别提,烂泥房,破窑洞,掏个窟窿当灯用。鹅想起就怕!
窦老汉口音重,管我叫鹅。管鹅也叫鹅。
2012年早春,甘肃省委在全省开展“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的双联行动,加快农民的脱贫致富。吴文俭来到当年红军长征会师的地方,走进了钟家岔。身为办公厅副主任,他有七年农村工作经历,见农民就亲,见黄土就想掉泪。甘沟驿镇党委副书记兼钟家岔村支书陈炜政,把窦老汉介绍给老吴,让他的“双联”落了地。
你听他秦腔唱得好不?
好!三十里那个干沟沟九十九道坎儿,唱得人心酸。
山沟沟里的坎儿好过,心沟沟里的坎儿难过!
啥?
二
五月,当老吴第三次来到钟家岔,对帮助窦老汉脱贫有了好主意。
他翻过几道梁,来到窦老汉的玉米地。
黄土地上种庄稼,要命的是水。咋办?铺塑料薄膜。满铺满盖,保住水汽。要播种了,在膜上扎一个窟窿点一粒种。太阳再毒,膜下挂了一层水珠儿,渴不着。当然,也有调皮的种子,发芽时躲在膜里藏猫猫。咋办?下手!一棵棵把它们请出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老吴来到地里,见窦老汉正撅着屁股从地膜窟窿里往外请苗。请出一棵念一句,你要乖哩!老吴挪脚下地一起干。
老吴,你回来啦?
回来啦!这回来,我想给你提个建议。
啥?
咱俩先算个账,种玉米前,你种啥?
麦子!
收入咋样?
一亩二百斤,能卖三百块。
那为啥又改玉米了?
玉米产量高啊,刨去成本,一亩净赚九百。划算!
要有更划算的,你干不?
在哪里?
还是土里啊。黄土黄,黄如金。咱们守着黄土,就要想法儿掏出金来。要是再换一样种,一亩能挣六千!
种金子吗?
呵呵,金子还得炼,咱这宝贝疙瘩摘下来就能卖钱!
啥哩?
核桃!
窦老汉闷住了。
老吴说,核桃产量高,卖价高,深加工利润更高。核桃油,核桃露,核桃仁,核桃粉,供不应求!钟家岔山大沟深,又是二阴地,最适合种核桃。一亩三十棵,一棵少说结十斤,每斤卖二十,就是六千块。核桃树,摇钱树,哪里种来哪里富!
窦老汉不吱声。
老吴又说,核桃耐旱寿命长,一亩核桃园,赛过十亩田!当年我下农村没少动员乡亲们种,都鼓了腰包!
窦老汉撇撇嘴,桃三李四核桃九,鹅等不了!
老吴笑了,你说核桃挂果要九年?嗨,那是老皇历!我来前专门请教了农大专家,现在培育的新品种,两年就挂果,五年盛产期。
鹅不信!
信不信,种来看。
你那个账也不对,隔着年头儿哩!
不错,是隔着年头儿。就说盛产期是五年吧,头四年你一分钱没得,可到了第五年,一下子就得六千!种玉米呢,一年九百,五年也就四千五,种核桃还是多赚一千五!再说,除了核桃,还有一大项收入!
啥?
低矮作物!核桃地里头一年就可以套种土豆、黄豆,四年下来要收入多少?五年以后,光核桃这一项,最少收入六千,再加上低矮作物,每亩上万,手掐把攥!你现有地二十亩,年收入就是二十万啊……
老吴越说越兴奋。扭脸一看,窦老汉早没影了。
三
窦老汉听不进去。
城里人脑壳里都是字,文件当饭吃,嘴里种庄稼。鹅不信!
他心里跟老吴干着仗,忽然内急,抬起屁股就往家走。
正走着,土道上来了一辆木架子车。当驴的是钟老汉。轱辘缺油,吱哇乱叫。这要是赶上雨,泥里扭秧歌。
窦老汉叫起来,老闹钟,你这驴,拉车干甚?
钟老汉住在深山沟,轻易见不着。用电池叫响的闹钟是他家唯一的“家用电器”,他就落下这么个外号。
喜事啊,老闹钟说,俺要住新房啦!一个院子三间屋,一砖到顶!
做梦娶媳妇哩,资马二楞的!
“资马二楞”是当地土话,傻里傻气。
老闹钟不生气。心窝让高兴事顶着,笑还笑不过来呢。省里来的干部说啦,要让山里人告别土窑窑,一步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正说着,大嘴张老汉走过来,说要去镇上接儿子儿媳。
他们买了种兔儿!张老汉嘴咧成瓢,“双联”让俺开了窍儿,不能光种庄稼,还要发展养殖。种也不能傻种玉米,哪样生钱种哪样!
窦老汉忙问,你……种核桃吗?
种!核桃,苹果,都试试!
窦老汉心跳加快,好像带上电。
这时候,轰隆隆,远处滚来大家伙。
老闹钟吼道,老窦,睁开你狗眼看看,这是甚!
窦老汉眼皮抖起来,好像过了电。
老闹钟又吼,资马二楞的,这是挖土机!新房要开工了!
窦老汉内急憋回去了,他想去找老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