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居民杨启元家里,社区赠送的三种颜色垃圾桶十分醒目:可回收、不可回收和餐厨垃圾。从4月1日绵阳垃圾分类试点启动开始,杨启元每月还可领取30个垃圾袋。
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绵阳有着巨大的现实压力。2012年底,绵阳第一生活填埋场因不堪重负而封场。同年12月,投资近3亿元的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启用。但2013年,绵阳年产垃圾量已经达到29万余吨。绵阳市城管局局长申泽忧心忡忡地表示,照这样发展下去,15年后绵阳就将建第三个垃圾场。破解垃圾围城困局的唯一出路就是实现垃圾源头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2011年底,绵阳曾在城区部分小区启动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探索试点工作。然而,垃圾分类面对千家万户,部分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制约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
此次试点,绵阳主要选择了人口密集的重点单位作为试点。这些单位垃圾生产量很高,文化素质更高,更易指导监管,更易影响到社区和家庭。绵阳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终,九洲集团、绵阳市委市政府机关、绵阳一中和宇环花苑小区等4个单位纳入试点。
试点前,绵阳市环保局还对试点单位进行培训,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要求试点单位分类收集,由市城管执法局、市供销社全程指导。在清运环节,可回收物由绵阳市供销社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按市场价定时收集;有害垃圾由绵阳市城管执法局收集清运至按环保要求规范建设的暂存场所,累积到一定量后,在环保部门的监督下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可回收物)则由绵阳市城管执法局负责及时清运处理。
试点结束后,绵阳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逐步在全市建成区范围内推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