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民生 >> 关爱老人 >> 我国拥有老年人达2.12亿

旅游营销泛滥的背后是老人孤独

  5月15日,一辆载有46人的大客车在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境内发生坠崖事故,截至16日已经造成35人死亡、11人受伤。车祸中的死者和伤者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其他车上的老人表示,活动名为旅游,实际上是向他们推销保健品。初步调查表明,西安相伴商贸有限公司以培训讲座为名,雇用4辆大客车,组织以中老年人为主的193人由西安到淳化两日游。记者了解到,目前社会上有很多机构和公司以免费和低价形式组织旅游推销活动,很多老年人乐此不疲,而晚辈对此也无可奈何。(5月17日新华网)

   这起造成惨重死伤的事故,将近些年来各地泛滥的旅游营销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旅游营销的模式并不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机构和公司通常会在社区、小区的中老年群体中建立联络人,会对这些社区、小区的中老年人的广场舞、武术等活动提供支持,比如聘请专业教师,为加入联络体系的成员提供指导,还经常性的组织演出活动或报名参加地方文艺演出。

   其次,机构和公司会提供必要的经费、人员支持,鼓励中老年人结成群体活动,交流各方面的生活经验,这实际上将极大的强化群体的凝聚力。

   第三,定期组织免费旅游,或仅要求参加者支付少许车费的旅游活动。旅游活动期间推销保健品、医疗器械、药品及部分品牌日化商品。

   以上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加入上述联络体系的中老年人,特别是部分年纪较大、单独跟子女在大城市居住的老年人,会从中获得归属感,摆脱晚年独居的孤独。这些中老年人中,多数人其实很清楚相关机构和公司组织旅游活动的目的就是推销商品,知道自己花费重金买下的商品不值这个价,却仍然愿意付出这方面的溢价。也就是说,老人溢价参加旅游推销活动、购买商品,目的在于建立并融入群体,实现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参与。这也是很多老人无视子女、其他晚辈就旅游推销活动的欺骗性发出警告、规劝的原因。

   应该说,相关机构和公司运作的这方面生意,完全符合不少营销大师提出的21世纪关系营销的定义和基本法则。机构和公司帮助原本以原子化生存方式安度晚年的老人,组织了起来,给予广场舞、武术等活动的指导,还提供旅游的机会,这叫做营销中的给予客户价值,也因此获得了老人以慷慨购买方式给予的回报。

   老人会在子女、其他晚辈眼中的骗子生意中花大价钱,其实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所谓被骗子们洗了脑,变得愚昧无知,而是老人帮衬子女的家务活、照看第三代等家务劳动的付出,因为无法量化,难以获得承认。尽管子女通常也对老人的付出表达感谢,给予经济补偿,但这些都无法转化为陪伴和交流。

   专门针对中老年人开展的旅游营销,最大的问题在于机构和公司推销的商品,不仅质次价高,而且还有不少属于严重夸大或编造功效的无证伪劣品。这对于老人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旅游营销过程,也存在出行风险这一风险在5月15日的事故中,被充分凸显。

   现在需要作出的一组基本判断是,5月15日的事故,能否仅仅视为一起个例?公安、食药监、工商等部门是否应当改变此前对旅游营销活动近乎放任不管的态度,能不能切实增强监管执法力度,敦促行业、企业规范经营,以降低这类营销活动的过程安全风险及产品使用风险?

   如果有关部门认定旅游营销活动带有难以避免的欺诈性,决意给予查禁取缔,仍将面临很大的执行难度。这是因为,尽管近年来许多地方积极丰富社区文化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覆盖完善,一些公共事务也在积极扩大公众参与,但服务水平、参与水平跟前述机构和公司运作的旅游营销活动相比,仍相去甚远。也就是说,至少在大中城市,各类社区、小区的中老年居民融入社会、实现参与的愿望依旧强烈,很可能会因为旅游营销活动的消失,更加找不到给予(部分)满足的渠道。

   因此,无论是将旅游营销活动切实纳入监管,还是予以取缔,公共文化服务扩大覆盖、公共事务公众参与都应进一步加速,才可能为老年居民提供发挥社会功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渠道,让他们(她们)的老年生活变得更有意义,也才可能减少老人购物上当受骗的现象。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