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平均水平而言,德国属于富裕国家之列。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被归入了穷人的行列。当然,德国对于贫穷的定义是一个相对概念,判断标准是德国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按照欧盟的规定,穷人指月收入低于所在国平均水平60%的群体,而在德国,这个数字是800欧元左右。
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穷困民众不同,德国的穷人没有生存危机,不至于面临饥馑。这个群体中包括失业者、领取社会救济金的人,还有一些退休金较少的老人和外来移民。由于收入相对较低,他们往往会在饮食方面削减开支。除了最简单的一日三餐之外,新鲜的肉类、牛奶、水果和蔬菜对他们而言几成奢侈品.贫困群体的生活质量因此而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贫困家庭中的儿童因此而受到的损害显然更为严重。
1993年,柏林某妇女团体组织召开会议,其间一名刚从美国回到德国的团体成员提出了一个主意:仿效美国纽约的CityHarvest慈善组织,专门收集食品业的过剩产品,然后无偿或者以象征性的低价提供给那些有需求的穷人。由此,柏林餐桌组织(Berliner Tafel)应运而生。此后,这个概念迅速在德国各地得到普及,1995年,35家地方性餐桌组织成立了全德统一的德国餐桌组织(die Tafeln)。而目前,该组织已成为拥有870多个地方分支机构,超过2000个商店或食品分发点的庞大团体,是德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倡议活动之一。经常参与志愿工作的义工人数有5万多,组织下属用于运输食品的车辆达到5700辆。
德国餐桌组织的主要工作是,从各大超市、食品生产商、零售商和农民那里直接获得过剩食品,然后通过自己的渠道分发给有需要的贫困人群。为了保证食品能够真正送到需要的人手中,接受者必须有关于低收入身份的书面证明。此外,该组织得到的所有食品都是免费获得,而不是花钱购买的。他们认为,相关食品产业通过捐赠食品,一方面实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省下了销毁过剩食品的那笔开销。企业和贫困群体之间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了双赢,而餐桌组织在其中扮演的仅仅是一个桥梁的角色。
虽然用来分发的食品可以从产业界直接获得,但餐桌组织自身的运营支出却显然无法用青菜萝卜、面包蛋糕来支付。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私人或企业的赞助,餐桌组织的赞助者名单几乎囊括了德国大型零售超市商,在提供过剩食品之外,他们也会进行一些资金援助。私人除了直接汇款捐赠之外,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举手之劳,为餐桌助一臂之力。比如,在德国,许多饮料瓶都有押金,最高可达25欧分一个。在大型连锁超市L idl里,民众可以把回收的饮料瓶放入自动回收机内,机器会自动清点数量并计算应退回的金额。而在打印退款凭证的按钮旁边,还有一个带有醒目餐桌标志的捐款按钮。轻轻一按,几十欧分到数欧元的退瓶钱就会被作为捐款直接划拨到德国餐桌组织的账号。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