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岭南民俗文化节吸引八方游客:看戏猜谜乐翻天

中国四大名锦的前世今生

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饰海水江崖纹、漳缎……11月10日的APEC晚宴上,与会领导人及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拍摄了全家福,宋锦“新中装”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宋锦发源于苏州,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族壮锦一同被誉为四大名锦。


宋棉

蜀锦

云锦


壮锦
  立领、对开襟、连肩袖,提花万字纹宋锦面料、饰海水江崖纹、漳缎……11月10日的APEC晚宴上,与会领导人及配偶身着中国特色服装拍摄了全家福,宋锦“新中装”成为全世界的焦点。

  宋锦发源于苏州,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广西壮族壮锦一同被誉为四大名锦。

  宋锦—华而不炫,贵而不显,低调内敛

  宋锦起源于隋唐,在隋唐的织锦基础上逐渐发展的,因兴盛于宋代而得名。宋锦是宋高宗为满足当时宫廷服饰和书画装裱,大力推广宋锦,并专门在苏州设立了宋锦织造署。为了满足当时宫廷服装和书画装帧的需要,开始生产,特别是装帧裱画业的崛起,形成了特殊用途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宋锦是以纯桑蚕丝或桑蚕丝经线和有光人造丝彩纬色织彩纬显色的纬锦,采用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线(面经用本色生丝,底色用有色熟丝)、三种有色纬线(花纹与地兼用的色纬和两种专用织花纹的色纬)织成。宋锦纹样繁复多变,图案灵活多姿,题材广泛多意。

  明清以后织出的宋锦称为“仿古宋锦”或“宋式锦”,统称“宋锦”。明清时宋锦织物逐渐鼎盛,特别是康熙、乾隆年间出现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极乐世界织成锦图轴”就是乾隆时期苏州生产的宋锦。此后,受咸丰时太平天国战争影响,机织业蒙受重大打击,至同治、光绪年间重新复业。

  2006年,宋锦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更入选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放初期,苏州一度有宋锦厂,后来更名为织锦厂,上世纪90年代后期,许多工艺美术类的老厂都在“改制”后被撤,包括宋锦、苏绣等传统项目都从计划经济的国营改为个体经营了,目前的苏州宋锦主要用于书画装裱和锦盒制作,还有日常用品如枕套、被面等等。

  蜀锦—中国四大名锦之首

  蜀锦因其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蜀锦是中国四川生产的彩锦,起源于战国时期,蜀锦织造技艺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蜀锦兴起于汉代,早期以多重经丝起花(经锦)为主,唐代以后品种日趋丰富,图案大多是团花、龟甲、格子、莲花、对禽、对兽、翔凤等。

  西汉时,蜀锦品种、花色甚多,用途很广,行销全国。宋元蜀锦仍然品种繁多,十分精美,可从元《蜀锦谱》中窥见一斑。明末全国性大动乱对蜀锦生产摧残严重,清代蜀锦得到恢复,并受到江南织锦很大影响。

  清代以后,受江南织锦影响,蜀锦又产生了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浣花锦等品种,其中尤以色晕彩条的雨丝、月华最具特色。雨丝锦是利用经线彩条宽窄的相对变化来表现特殊的艺术效果;月华锦则是利用经线彩条的深浅层次变化为特点。蜀锦的织造在汉唐时期以多综多蹑织机为主,唐宋以来使用束综提花的花楼织机。现代蜀锦采用的是分条整经的方式,适宜于牵彩条经。

  云锦—因绚烂如云霞而得名

  云锦以其富丽华贵,绚烂如云霞而得名。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绵工艺艺术之大成,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因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被专家称作是中国古代织锦工艺史上最后一座里程碑,公认为“东方瑰宝”、“中华一绝”。

  被古人称作“寸锦寸金”的云锦,是用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大花楼木质提花机,由上、下两人配合操作生产出来的。它的生产工序用目前流行的电脑语言来解释较为形象,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职明才智。

  “挑花结本”,相当于软件设计,它用古老的绳索绳记事的方法,把花纹图案色彩转变成程序语言,再上机进行织造。此工艺技术要求很高,实际上是一种以线为材料,进行储存纹样程序的创作设计过程。他不仅要把纹样按织物的具体规格要求,计算“分寸秒忽”,将纹样在每一根线上的细腻变化表现出来,还要按纹样图案的规律,把繁杂的色彩进行最大限度的同类合并,编结成一本能上机织造,让织手读懂的程序语言花本。

  机上坐着的人,称作“拽花工”,只要按过线顺序提拽即可,相当于在敲电脑键盘。机下坐着的人,称 “织手”,他使用“通经断纬”的技术(纬线由不定数的彩绒段拼接而成),挖花盘织,妆金敷彩,就能织出五彩缤纷的云锦来,他面前的织造面即相当于电脑显示屏,这种工艺,至今尚不能被机器所替代。

  云锦的织造工艺高超精细,除前面介绍的“挑花结本”、“通经继纬”以外,夹金织银也是云锦的一大特点。织物显得雍容华贵,金碧辉煌,满足了皇家御用品的需要。正因为长期是宫廷用品,在制作中不异工本代价,才使云锦后来居上,达到织锦工艺登峰造极的地步,云锦主要有“织金”(用黄金打成箔,切成丝,捻成线织就)、“库锦”、“库缎”、“妆花”四大类品种,用于皇帝龙袍、皇后凤衣、霞披、嫔妃的丽装靓服、宫廷装饰及坐、褥、靠垫、枕被等实用品。云锦有时还作为朝廷礼品,馈赠外国君主和使臣以及赏赐大臣和有功之人。

  南京云锦自宋代由彩锦演变而来,到了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统治者习尚用真金装点官服,加之当时国力扩张,黄金开采量增大,使以织金夹银为主要特征的云锦脱颖而出,后来居上,成为最珍贵、工艺水平最高的丝织品种。受到封建君主和豪门贵族的宠爱,也受到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人民的喜爱。此后,元、明、清三朝都指定云锦为皇室御用贡品。清康熙、雍正年间,南京云锦生产达到高峰,秦淮河一带机户云集,机杼声彻夜不绝,云锦产量空前。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祖上三代四人曾任清代江宁织造官达 65年之久。

  壮锦—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

  壮锦是壮族人的织锦,又称 “僮锦”、“绒花被”。

  壮族的传统手工织锦,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

  美丽的壮锦有着美丽的传说:古时候,住在大山脚下的一位壮族老妈妈,与3个儿子相依为命。老妈妈织工的手艺精湛,她织出的壮锦,上面有房屋、花园、田地、果园、菜园和鱼塘,还有鸡鸭牛羊。有一天,一阵大风把壮锦卷向了东方的天边,原来是那里的一群仙女要拿壮锦做样子学织锦。老妈妈先后让大儿子和二儿子出发去寻找壮锦,但他们都畏惧路途艰辛,拿着钱到城里享乐。后来,三儿子在大石马的帮助下,越过火山和大海,找到了红衣仙女,让她归还壮锦。红衣仙女正拿着老他*的壮锦样子在织锦,老三趁机拿走了自己家的壮锦。而让老三没想到的是,仙女因太喜欢老他*的壮锦,已偷偷在壮锦上绣下了自己的像,被老三带回家中。这样老三就跟她结为夫妻,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宋代,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出现了。这时期,壮族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外,还出现了丝、麻,平民百姓也可享用,各州县都有出产。

唐代,壮锦从单色到五彩斑斓,图案花纹从简单变为繁复。据《唐六曲》和《元和郡县志》记载:当时壮人所织出的蕉布、竹子布、吉贝布、班布、都洛布、麻布、丝布等9种布料,已被朝廷列为贡品。唐人张籍写诗称赞白苎布:“皎皎白苎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就是说当人们穿着白苎布缝制的衣服时,仿佛年轻了许多。

  宋代,真正能够称为“锦”的纺织品出现了。这时期,壮族的纺织业进一步发展,除普通的布帛外,还出现了丝、麻、丝棉交织的锦。据南宋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壮锦当时出产于广西左右江,称为“羰布”,当时左右“两江州峒”出产的“羰布”,“如中国线罗,上有遍地小方胜纹”。壮锦不仅成了壮族人民日常生活用品和装饰品,是嫁妆中的不可或缺之物,编织壮锦更是壮族妇女必不可少的“女红”,至清末民初,壮锦开始衰落。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