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小小剪纸刀绽现大魅力

王友:巧手剪出滦州梦

  早就听说滦县有个剪纸大王,一直无缘得见。今闻滦州古城在举办剪纸艺术展,欣然前往。一栋古香古色的建筑前,剪纸艺术展的条幅格外惹人注目。同行的张老推门而入,顿时一个剪纸的艺术天地展现眼前。   阳光透过雕花的轩窗射进屋子,照在鲜活红艳的剪纸作品上,宁静的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我们立时被吸引过去,驻足观赏起来。赶集归来、骑马打仗、推车卖水、扣麻雀、编墩子、推碾子·····这些华北平原几近消失的民俗民风,在作者的剪刀下活灵活现,向我们讲述着逝去的岁月 ...

   早就听说滦县有个剪纸大王,一直无缘得见。今闻滦州古城在举办剪纸艺术展,欣然前往。一栋古香古色的建筑前,剪纸艺术展的条幅格外惹人注目。同行的张老推门而入,顿时一个剪纸的艺术天地展现眼前。

  阳光透过雕花的轩窗射进屋子,照在鲜活红艳的剪纸作品上,宁静的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故事。我们立时被吸引过去,驻足观赏起来。赶集归来、骑马打仗、推车卖水、扣麻雀、编墩子、推碾子·····这些华北平原几近消失的民俗民风,在作者的剪刀下活灵活现,向我们讲述着逝去的岁月里那些动人的日子,回到那虽然贫穷却很开心的童年。我们正看的入神,忽闻人语声传来,才发现这是个一进一出的庭院,进到院内,又是一番别有洞天。和外屋的安静对照的是这里早就聚集了前来慕名观赏的人,正在谈论着什么,见我们进来,主人豪爽的伸手相迎:“张老,有失远迎,欢迎欢迎啊!”此人声如雷动,面色红润,暗自思忖莫不是此人就是传说中的剪纸大王?

  经过张老的引荐,我们就这样不期而遇了。一位深藏于滦州广阔田野的民间艺术家王友,就这样走进了我的视线。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后,王老师向我们介绍起了他心爱的“宝贝”:“外屋是民俗民风生活小品系列,这里才是大观园,你看,这里是滦州八景系列,这里是滦州起义系列,还有这里是民间故事系列”。

  我们顺着王友的指引,一幅幅虚实相交的线条向我们展示着风云际会中的古滦州发生的一幕幕或悲壮或感人或启人心智的故事,构思巧妙以阴刻为主的《夷齐让国》系列,借鉴皮影雕刻技艺以阳刻为主的《杨三姐告状》系列,正在进行当中尚未完工的《滦州红鲤鱼》系列,不仅向我们讲述着画面上的故事,还为我们展示着一个民间艺术家的成才之路。

  王友,在田间地头当过农民,在部队当过宣传干事,在剧团做过美工,在学校还当过孩子王,就是这样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却从小一直对画画情有独钟。深厚的绘画功底,加上他丰富的生活积累,成就了一个“剪纸大王”的传奇。从来成材不惧晚,说来你也许不信,真正走上剪纸的道路,还是在王友退休以后。当时他受聘于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参与“满族风情村”的建设,从他手中诞生的“东北三宗宝”、“东北三大怪”等60多幅民俗剪纸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并得到了中国剪纸协会副会长徐可的肯定。一次意外的尝试,使他爱上了手中的这把剪刀,再也没有放下。生于斯长于斯的滦州人王友,萌生了想要用手中这把剪刀讲述滦州故事的想法。滦县本就是剪纸艺术之乡,又有着三千年的文化积淀,夷齐礼让千古遗风,滦州起义风云际会,18帝王巡幸驻跸,三娥告状洗去冤屈,这些生动的滦州名片,我何不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剪纸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滦县,认识滦县,热爱滦县呢?在得到老伴儿的支持后,王友说干就干,构思、起草、定稿,再到后来的刀刻手剪,每一幅作品都要至少三天才能完成。年龄大了,早年又有眼疾,眼睛看东西时间长了就有重影,王友就早上干,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此时的眼睛状态才最好;实在干不动了,就交由老伴儿接着做;为了更好地表现古朴的滦州民俗民风,王友走村串巷,与田间野老交谈,寻访各类民俗艺人,查阅各种相关资料,大量的工作,对于一个六十多岁的花甲老人来说并不容易,但就是因了一种热爱,一幅幅造型准确,精美细致,富有滦州本土特色的剪纸作品诞生了。线与面的巧妙结合,互为衬托,粗犷中透着清秀,拙朴中蕴藏精巧,画面丰富富有层次,远近主次立体强烈,王友用他个性化的“剪纸方言”向我们传达着滦河文化的精髓。如今,几百幅剪纸作品已将王友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此次的艺术展就是一次交流、展示、普及的盛宴,他希望更多的人藉此走进滦州本土文化,了解家乡,也希望用自己的一双手,再现那远去的岁月,丰富现时人们的生活。

  在展览现场,不乏有拿出手机拍照的老人,他们经历过那些苦难平静的岁月,剪纸当中的场景更能唤起他们内心深处埋藏的记忆,遥想面前沟壑纵横的脸上,当年也有骑马打仗的无忧和欢快,那时的阳光也如今日这般平和灿烂。同行的张老对我说:“这些场景也许你不太熟悉吧?经历过这些的人会更有感触,更亲切,我们这代人,过去的很多东西现在不常见甚至都看不见了,王友的作品不仅能唤起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能向你们这些年轻人,再现那些逝去岁月里的场景,对于挖掘和传承保护滦河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啊。”张老的话耐人寻味,意味深长,我不禁又凝视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画面,思绪在心中滑翔,古老斑驳的城墙下,身着粗布蓝褂的老妇,坐在春日的暖阳下,满面慈祥,安静的挥动着手里的剪刀剪出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剪出一个个流淌的故事,剪出一段段逝去的光阴。

  一个中年男子,看到我手中的相机,知道我的来意后,滔滔不绝的讲起了他的感受。他说他是王友剪纸的忠实粉丝,王友是他心中当之无愧的剪纸大王。剪纸全国各地都有,离开了滦县的土壤、滦州体裁的这个根,那就不是滦州剪纸,王友是地地道道滦县人,剪纸内容紧扣滦州民俗大雅,而且你看,就拿《开棺验尸》这幅作品来说,人物的服饰妆扮一下子把滦州皮影和滦州评剧的元素都融合进来了,可以说,咱滦州的剪纸,是滦州皮影和滦州评剧并蒂开出的一枝花,是滦州文化的集中体现。这些年我们的滦州古城复建初具规模,但是建筑只是一个形式,文化才是灵魂。像王友这样的一批滦州本土艺术家的入驻,无疑为滦州古城注入了灵魂,这样一汪活水必将引来滦河文化复兴的波澜汹涌啊。

  先不论他说的是否准确,就他如此的一番话语,足以令人侧目。我不禁惊讶于一名普通的滦河儿女竟有如此的胸怀和见地,也许是千年的遗辉沐浴滋润了他的心田,滔滔滦河水早已将文化的种子深种,就是像王友和眼前这位不知名的观赏者这样一些热爱家乡,热爱滦州文化的普通人,才使文脉滦州得以承继,滦河文化得以振兴。

  最后借用中国人文研究院研究员吕厚龙先生在《滦州剪纸》序当中的一句话,“一片薄纸,一把剪刀,一双巧手,一颗灵心。小小剪纸,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百姓的喜怒哀乐,传递着中华民族真善美的崇高理想。”那就让我们在王友个性化的“剪纸方言”中再次追寻那远去的岁月吧。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