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给世界留下永恒的非遗

给世界留下永恒的非遗

孙皓晖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之谓也。文化基因之说,此之谓也。虽然,每个陕人的精神有差,性格有差,但那些独特而共同的生活方式、精神类型、性格取向等,却都是每个陕人所认同的。”八百里秦川演绎的是浓浓的乡愁,它是一种复合的陕西底蕴,它传承于历史的厚重,绽放于当代的激情,是这方水土给世界的非遗。记者:乡村承载着我们很多的记忆,您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乡村什么样的位置。孙皓晖:我记忆中的乡村像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 ...

孙皓晖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之谓也。文化基因之说,此之谓也。虽然,每个陕人的精神有差,性格有差,但那些独特而共同的生活方式、精神类型、性格取向等,却都是每个陕人所认同的。”八百里秦川演绎的是浓浓的乡愁,它是一种复合的陕西底蕴,它传承于历史的厚重,绽放于当代的激情,是这方水土给世界的非遗。

记者:乡村承载着我们很多的记忆,您认为在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乡村什么样的位置。

孙皓晖:我记忆中的乡村像是一卷卷蓝布封皮的线装书,在薄薄的宣纸上印满了炊烟、古屋、麦田,印满了拱桥、溪流、杏花和乡愁。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劳作,有“田园荒芜胡不归”的呼唤。经济时代权利和商品造就了城市,涌向城市是多数人的希求。然而乡村毕竟是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想象,保护诗意的农村,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命题。陕西许多的乡村以其古老的存在,成为整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许多古老村落历经数千年,保留着深厚的为正史所缺失的宝贵记忆。我们的乡俗,民风是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对天、地、人的敬意中表达出秦人内心属于民族之魂的执着。我们的记忆、想象和情感,还在乡村,让乡村与都市亲近,而不应让乡村的背影渐行渐远,

记者:在你的心中,陕西作为你的故乡,她的文化特征是什么?

孙皓晖:在今天的中华文明大系中,谈说秦地话题,已经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范畴了。举凡一个国家的文明形态,都是由无数生动具体的地域文化结成的。即或是同一民族,只要人口数量超过一定规模,又在不同地域居住,就会在长期的生存发展历史上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这些不同的地域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一个民族的文明内涵,使国家与民族的文明形态具有更为多彩的活性形式。秦地文化,历来是中国疆域内一种极具特点,而又具有文明根基意义的地域文化。从夏商周三代到春秋战国秦帝国,再经两汉,又经历三国魏晋南北朝,直到隋唐两代,在这三千余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秦地都是中国的文明中心。以秦帝国腹心地域为枢纽时期,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至今,已经两千六百余年了,陕西依然号为“三秦”,秦地文化依然是中华民族海洋中一方特殊的水域,一朵璀璨的浪花。这些文化现在就沉淀在我们的乡土之中,体现在那些乡村中的习俗,习惯和故事中。这种乡俗用一种古老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乡村在养育着他们远在都市的子女,他们西装革履、粉面彩裙,记忆里却是星星点点的乡情,和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记者:您觉得陕西的民俗民风的特征是什么?

孙皓晖:《诗经》上的“秦风”十首最能体现陕西人的特征。在那十首美丽的秦人民歌中,至少有三首是传之千古的绝唱。一是最美丽的情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是最悲怆的悼亡歌曲——交交黄鸟,止于棘;一是最雄烈的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三首歌谣,唱尽了今人所说的爱情、死亡、流血三大主题,也最为鲜明地彰显了秦人的民风,秦国的国风。与当时最为风华浪漫的“桑间濮上”的《卫风》相比,与洛阳王畿的《国风》相比,秦人的精神风貌显然大有不同。其主要的秦人精神,是厚重深沉,是勇于奋争,是勤耕善战。虽然,民歌与音乐只是一种历史折射的依稀影像,但也大体可见秦人之精神了。从普遍精神与普遍性格说,我们的血液中还奔流着先民们的文明基因。陕人的厚重宽阔,陕人的求实务本,陕人的踏实肯干,陕人的倔强沉闷,陕人的不善言辞,陕人的陡然爆发性等等,都浓烈地体现着当年秦人的精神风貌。这是陕西人贡献给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最珍贵的东西。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