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邰立平:凤翔年画的守望者

邰立平:凤翔年画的守望者

“陕西凤翔年画夸张、粗犷,色彩对比强烈,全以手工印制,局部手工染填,套金套银,代表西北风格,深受西北地区民众喜爱。”薪传奖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谈论起凤翔年画的魅力,滔滔不绝,言语中透露着他对这门艺术的热爱。  邰立平生于1952年,陕西省凤翔县南肖里人,出身凤翔年画世家。“据《西凤世兴画局》记载,从唐宋开始至明朝正德年间,邰氏家族已有8户从事年画生产,历史长达500多年。”邰立平6岁开始学习家传数百年的民间年 ...

“陕西凤翔年画夸张、粗犷,色彩对比强烈,全以手工印制,局部手工染填,套金套银,代表西北风格,深受西北地区民众喜爱。”薪传奖获得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邰立平谈论起凤翔年画的魅力,滔滔不绝,言语中透露着他对这门艺术的热爱。   邰立平生于1952年,陕西省凤翔县南肖里人,出身凤翔年画世家。“据《西凤世兴画局》记载,从唐宋开始至明朝正德年间,邰氏家族已有8户从事年画生产,历史长达500多年。”邰立平6岁开始学习家传数百年的民间年画技艺,先后挖掘、整理、复制凤翔木版年画300余种(套),创作新作20多种。   “新中国成立之初,凤翔年画已发展到五大类690多种。五大类包括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和神码画。门画以驱邪门神为主,十美画侧重美人画,神码画则主要描绘天神、土地等家宅六神。此外,各类又有多种不同的造型和规格。”提到凤翔年画的分类,邰立平如数家珍。   几十年来,邰立平见证着凤翔年画的兴衰。“文革”十年,传统的凤翔年画受到冲击,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恢复。然而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胶印年画开始普及,木版年画的形势急转直下。邰立平说,相比于胶印年画,木版年画的实用功能已经失去了。如何抵御这种冲击?邰立平对木版年画的出路有着清醒的认识。“从1986年开始我就已经意识到应该赶快跳出来,做高端的艺术精品。我们开始使用宣纸和国画颜料进行创作,作品给艺术学院、图书馆和美术馆做收藏。目前还有很多个人收藏爱好者很喜欢我们的作品。”   现在,凤翔年画主要是由邰立平夫妇及其子女制作,常年有6到8人从事年画生产,年产量达6万张。他曾应邀在中央美院等地举办展览,作品在国内外展出数十次,分别被数百家艺术单位收藏。在创作之外,他编辑的《凤翔木版年画选》第一、二卷已分别于1992年、1997年出版,计划2015年出版第三卷,并收入300幅作品。   面对这些成绩,邰立平说自己很幸运,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和专家的指导。他感觉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重视,而且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但是他仍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来传承凤翔年画。“全国木版年画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缺乏创作人员,最缺的就是年轻人。希望有人能按照当地的风格再去创作新的作品。”他坦言,凤翔年画目前能刻板的仅有几人,如今他带的两三个徒弟,虽然基本能做,但做得却不是很到位;印画的人也还有,但是能满足高标准要求的只有几个人了。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