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资讯 >> 3万枚清朝木活字配套刷印工具落户复旦

孟津民间剪纸:剪刀上的“铰花”艺术(走近第四批洛阳“非遗” 11) ...

不久前,洛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名单出炉,其中,市级“非遗”项目27个,扩展项目5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类别。记者带您走近第四批洛阳“非遗”,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孟津民间剪纸,俗称“铰花”,历史悠久,其内容与风格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节令、居住、服饰、婚葬、寿诞等,都能用剪纸的形式体现出来。1991年出生的畅杨杨,是孟津民间剪纸的传承人之一,其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并获奖,具有很 ...

不久前,洛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名单出炉,其中,市级“非遗”项目27个,扩展项目5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类别。记者带您走近第四批洛阳“非遗”,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孟津民间剪纸,俗称“铰花”,历史悠久,其内容与风格与当地人的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节令、居住、服饰、婚葬、寿诞等,都能用剪纸的形式体现出来。1991年出生的畅杨杨,是孟津民间剪纸的传承人之一,其剪纸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并获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村村都有剪纸艺人

  孟津民间剪纸属于豫西剪纸的范畴,较好地反映了孟津地方民俗特点。

  在过去,剪纸主要用于美化生活环境,其主创是农村妇女。一把把剪刀,一张张纸,变幻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剪纸,成为一朵朵民间艺术奇葩。

  民间剪纸的内容取决于其在生活中的实际用途,主要有嫁妆陪衬花、脸盆花、箱子花、墙花、窗花、床围花、棚子花等喜花剪纸,内容多为龙、凤、喜字、鸳鸯、莲花、凤凰、牡丹等。用于节庆的剪纸有棚子花、挂钱花、灯笼花等,河图洛书、黄河故事、老鼠嫁女等为神话传说类剪纸,纸扎花、纸钱、寿衣花、寿枕、寿材花等为丧葬类剪纸,鞋花、服饰花、兜肚、虎头鞋、虎头帽绣样等为生活用品类剪纸,黄牛拉犁、黑牛拉犁等为祛病消灾类剪纸。

  孟津民间剪纸沿黄河流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该县的横水镇、小浪底镇、马屯镇、常袋镇等9个乡镇。旧社会时,每个村基本上都有一个擅长剪纸的艺人,如同村民的生活离不开铁匠、泥瓦匠一样,再小的村子都有剪纸艺人。

  过去的剪纸艺人缺少纸张,就用剪刀在硬纸板上剪出凤凰灯笼的样子,之后再在硬纸板上贴剪纸。有时候,他们甚至用香烟盒剪小鸡图案。

  今年60岁的王秋云,是孟津县城关镇长华村人,受母亲爱绣花、剪纸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剪纸。小时候因为纸张缺乏,痴迷剪纸的她见到小纸片就赶紧搜集起来,用来剪各种图案。

  今年56岁的赵建功,是孟津县城关镇庆山村人,20世纪70年代主攻纸扎技艺,近年来专攻剪纸。

  孟津民间剪纸崇尚质朴,图案简单,概括性强,尤其是喜、寿等图案,高度抽象化。很多剪纸老艺人不识字,却能剪出精美的喜字、寿字。

  在孟津县横水镇,有一位已经过世的剪纸老艺人,她的剪纸技艺精湛,当地至今流传着一种说法:“人家看一眼天上的飞鸟,马上就能剪出它的样子。”

  2、剪刀上的艺术人生

  说起孟津民间剪纸,畅杨杨是个绕不开的人物。

  20世纪90年代末,在孟津县横水镇元庄村,一位老奶奶身旁放着箩筐,坐在向阳处,拿着剪刀,在纸上剪绣花样。一个七八岁的男孩看得入迷,也拿起剪刀,跟着奶奶学剪纸。如今,那个名叫畅杨杨的小男孩已成为孟津民间剪纸“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畅杨杨生于剪纸世家,他的奶奶习翠英和姑姑畅春兰都擅长剪纸,在奶奶和姑姑的熏陶下,畅杨杨从小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不仅跟着奶奶学习,还向镇上的李桂兰、杨芳兰、孟四女等几位剪纸老艺人学习剪纸。剪纸者以女性为主,因此被称为“母亲艺术”。畅杨杨的出现,让这些老奶奶很稀罕,她们毫不保留地手把手教他剪纸技艺。

  绣花样、鞋花,看似不起眼的剪纸练习,给畅杨杨的剪纸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畅杨杨从深圳返乡,开始专注剪纸创作。他的奶奶和村里会剪纸的几个老人,相继在那几年去世。畅杨杨感到责任重大,他在村镇里四处打听剪纸老艺人,虚心向她们求教,希望能收存更多剪纸老人的资料、作品。

  已经过世的王氏老艺人,2000年前后创作的剪纸作品都贴在报纸上,图案有莲花、荷花、牡丹等,虽然线条简单,纸张简陋,但艺术感染力很强。

  后来,一次剪纸大赛和一本剪纸书,让年轻的畅杨杨开阔了视野,也使他从孟津剪纸艺人中脱颖而出。

  2010年,畅杨杨偶然得到山西省举办中国年俗剪纸大赛的通知,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创作了一套孟津年俗剪纸,把童年记忆里“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等一系列准备过年的情景剪了出来,最终获得了铜奖。

  畅杨杨在领奖现场见到了国内众多剪纸名家,通过交流和学习,他对剪纸创作有了新的认识。2009年12月出版的《中国民间剪纸集成·豫西卷》,更是让畅杨杨如获至宝,后来他结识该书主编倪宝诚,进一步拓宽了剪纸创作思路。

  2011年,畅杨杨创作的剪纸作品《河南民间绣样——窗帷子·麒麟送子》,获得中国四花剪纸大赛金奖。2012年,其剪纸作品《做花婆婆》,获得中国首届剪纸文化创意节银奖。2012年,其剪纸作品《廉政为民》,获得第二届全国廉政剪纸艺术大赛特等奖,后被河南省文联、省民协授予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

  2013年,畅杨杨完成了12米长幅剪纸作品《都说俺孟津好风光》,其中包含了孟津特色景点龙马负图寺、汉光武帝陵、王铎故居、小浪底水库等。

  今年年初,畅杨杨等人完成剪纸作品《百羊图》,直径1.5米,剪纸中有100只羊,大小、形态各异,中间为“2015”字样。

  3、民俗在剪纸里活起来

  为了将孟津民间剪纸申请“非遗”,畅杨杨多方走访民间剪纸老艺人,把民间盛行的传统剪纸艺术认真记录下来。

  在走访中,他还有一个新的发现,这些老艺人喜欢一边剪纸,一边唱小曲,民间剪纸与民俗紧密相连。

  畅杨杨说,可能是受剪纸老艺人的影响,他现在也会在剪到兴奋时唱几句小曲。闲来没事,畅杨杨、王秋云、赵建功等人就聚在一起,边剪纸边聊天,高兴时便唱,比如“金鸡叫银鸡听,金童玉女打灯笼”“笙吹石榴莲,子孙富贵赚大钱”等,无不蕴含着民间智慧,反映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孟津民间剪纸中,还包括祈雨、盼晴、求子、驱鬼等民俗。天旱不下雨或者久雨成涝时,剪一对儿小人儿贴在房檐下,可以求雨或者盼晴。盼晴还有一种形式,“秃头对秃头,明里红日头。”剪一个“扫天媳妇”贴在房檐下,也可求雨,“扫天媳妇”是妇女形象,拿一把扫帚,在天旱时将云彩聚拢,以便降雨。

  剪纸中还有倒捆驴的形象,民间认为驴是鬼,是不吉利的东西,包括扎纸,有扎牛、扎马,却没有扎驴。

  蝉和青蛙寓意多子,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石榴和葡萄寓意多子多福。牡丹是富贵的象征,鱼钻莲花寓意连年有余。

  近年来,以畅杨杨、王秋云、赵建功等人为代表的孟津民间剪纸艺人,以参赛带动剪纸创作,大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仅孟津县城周边,就有30多名剪纸艺人。

  畅杨杨等人也开始在民间剪纸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民间剪纸图案由简单走向复杂,民间剪纸的题材由传统走向现代。2014年,畅杨杨在世界杯期间创作的世界杯剪纸作品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现在,畅杨杨已能脱稿剪纸,即以剪刀为笔,不用画图样,直接将作品剪出来。问起秘诀,他笑着说:“没啥,熟能生巧而已。”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